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
——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
材料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较春秋时期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贸易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商人为使自己的商品畅销,除了注重产品质量外,还看中了对产品的宣传。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就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形式。早期的商业广告,还学会了利用名人效应等手段,这使得广告能够在整个交易时间内起着招引客人的作用。
——整理自《中国古代广告历史概述》
材料二:中国古代广告文化反映了古代的商业习俗,记录了古代商业文化演进的轨迹。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广告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大小经营者都注意广告中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利用具有吉祥、发达、亲近等含义的字号和书法上乘、做工讲究的牌匾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增加了号召力,而且为它们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了较多的文化传播意义,从而使古代广告传播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成为传达商业文化的载体。
——摘编自李燕《中国古代广告浅析》
材料一:农业时代中国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主要与中国城市的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国家政治为内核的聚集效应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社会经济形态所决定的。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规律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以来,以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日渐上升,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城市成为国家经济和地区的经济中心,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摘编自何一民《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
材料二:新中国因战后重建和恢复经济的需要,在1949到1957年,城镇人口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然而在1958年末起,城镇人口的增长受到政府严格控制。通过户口登记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上是官方控制。因此城镇的发展紧密地依附于政府的工业化政策和政治发展进程。在最近30年,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新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