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心声
弓的主人
(德)莱辛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爱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时,说道:“你稍微显得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 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想:“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 一些图画。”——他去了,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还有什么比 一幅行猎图画适合这张弓呢?
这个人充满了喜悦。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 , 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 , 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 ,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 ,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②。人疾之③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④。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凌忽:凌,欺侮;怒,轻视。②同列:同辈。③疾之:怨恨他。④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宝山①记游
[清]管同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② , 鱼龙舞啸,其声形时入梦寐间,意洒然③快也。
夏四月,荆溪④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善。是月既望⑤ , 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第⑥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⑦也。一线之光,低昂⑧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词》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乌知⑨其体物之工哉⑩?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低与月同。而其光侵眸,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注释】①宝山:县名,在长江口现属上海吊。②簟diàn:竹席。③洒然:洒脱自得的样子。④荆溪:县名,在江苏省南部1912年并入重兴县。⑤望: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日”。⑥第:但,只。⑦不遽出:不骤然引起。⑧低昂:起伏,升降。⑨乌知:怎么能知道。⑩体物之哉:表现事物的工巧,精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