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唐雎不辱使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 , 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⑥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①,设年以守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⑧拜而死。(《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弦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jiù):通“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àng):通“向”。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 使 护 送 天 祥 至 京 师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书:②涕:③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文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忠    魂
                                                                                                    章东磐
      ①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60多年前的中国,高山大岭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攻不到重庆就断然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的要塞。
      ②想一想六十多年前的那个场面,每一个男人都会热血沸腾。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少家庭的父老妻儿孤苦无依地盼望着,盼望着真有那么一堵墙,能挡住那像洪水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肆虐的血色的日本军旗,抗日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道城墙,这道墙遮挡着尚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
      ③血战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开,整日厮杀的凶险与残酷,远非亲历者之外的人可以讲述。只知道,敌我双方都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抢夺着石牌前沿的阵地时,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曾给胡涟打过电话,询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也许战况紧张到不容细说,据说胡涟回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参战的老兵回忆说,在石牌阵地,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那时候当然不是在睡午觉,那仗打到不能打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
      ④我曾经听和日本人拼过刺刀的老军人讲,日本军队拼刺刀很厉害。用武士意志和三八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上刺刀和退子弹是一个战斗命令。日本陆军在战斗相持阶段决胜的法宝,就是用冷兵器决输赢。面对那样的一群敌人,除非你决心必死,否则断无取胜的机会。
      ⑤而今天的这群中国军人恰恰是决心必死的。他们拜过天了,他们发了誓,除非死,否则绝不让日本人打过去。对天发誓就是对祖宗发誓,中国人是不欺骗祖先的。   
      ⑥我相信,那三个小时的拼刺,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结果是,日本人输了。中国军队顽强地守住了国门石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胡涟,成为石牌最有名的将军。
      ⑦船东家的后山上,就有一座当年抗敌将士的墓园,宜昌的朋友告诉我,那座墓很大,但他已经许多年没有去过了。船东12岁的女儿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
      ⑧快到山顶,小姑娘指着一栋教室模样的房子说:“就在那,快到了。”我问她:“墓地在学校院子里吗?”“不是,学校就建在墓地上。”小姑娘又告诉我:“刚建学校的时候,伙房里烧的都是挖出来的棺木。”我惊愕了。我望着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纯真地笑着,带着期待看着我。她刚刚把那么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了我这个外地人,我怎么不像她预期的那样会笑呢?我怎么会笑呢,孩子。难道老师们从来没告诉过你们,那被挖开的墓地里埋的是什么人吗?
      ⑨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牺牲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毕阳之孙豫让 , 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 , 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知伯的家臣。②知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③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舞,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谥号为“襄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