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卷

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吴蜀双方在益阳对垒争锋,留下了一批历史遗迹,如鲁肃堤、马良湖、关羽濑等。

材料二:益阳文化墨客历来喜欢以三国历史为题材吟诗作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民间通过讲故事、演花鼓戏、唱歌谣等方式反映了三国历史,这些都成为益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上两则材料透露的共同信息是什么?
(2)、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三国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有这些名胜。请你就这一情况向益阳市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观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说说它的寓意。
举一反三

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认为,西方契约问题很多,而“中国式契约”可以创造信任、让步、发展的“双赢局面”,值得西方效仿。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请探究下列材料,针对汉迪先生的观点,给他几点忠告。

       材料1:如图。

       材料2:西方模式的契约由来已久,是一种刚性的经济契约。协商的内容就是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经签字画押,便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使己方权益获得保障。贯穿着非赢即输、妥协及软弱、好律师胜过好协议、近期利益至上的理念。

       材料3:“中国式契约”特指那种充满人情味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是人情和法律的妥协,是熟人之间一种动态的、心照不宣的口头约定。中国式契约简便灵活,适用广泛,不受法律的强制约束,但要双方诚信,要妥协互利,要确保双赢前景。在商业社会初期阶段,如晋商、徽商等的发展,中国式契约确实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口头承诺可信度受到挑战。

       材料4:英国某地农民曾口头约定轮流耕种共有土地,大家都设法在短期内将土地资源利用到极限,导致土地毁坏,大家都无法利用。中国某企业的一个客户破产,因没签正式合同,法院清偿债务时不考虑企业的利益,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

(材料来自查尔斯•汉迪《觉醒的年代》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