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出师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2)、这两段叙述了哪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文中能表明“淡泊”意思的句子是:“”。所学的陶渊明、刘禹锡的诗文中也有“淡泊明志”的意思的诗句。请结合你的积累,写出他们的淡泊情怀。陶渊明:“”。刘禹锡:
(4)、后世评诸葛亮,最主要的看法有两种,一是认为他是“忠臣贤相的典范、楷模”,所选文段中就有很好的证明;一是认为他是一片“愚忠”,给蜀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文中也能找到一些痕迹。你同意哪种看法,也可以有其它看法,请写出来并结合文段作点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雪夜》,完成下列各题。

雪夜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门口。

       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强调家国有机统一。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把正家风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良好家风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②良好家风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是一个家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慢慢沉淀积累下来,并且代代因袭延续下去,体现整个家族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里的影响往往大于学校里的培养,童年时的教化往往重于成年后的塑造,生活中的感悟往往超过书本上的认知。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风就对我们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家风有关,家风成为我们从言谈举止到为人处世、从价值选择到是非评判、从伦理道德到人格人性的遵循标准。因此说,良好家风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③良好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魂魄。无论是主动遵守还是被动服从,无论是立竿见影还是潜移默化,家风对每一一个人的成长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整个家族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风良好,则家道兴盛,美誉流芳。北宋著名的散文大家苏洵。严格教育于女,良好家风的熏陶使苏轼、苏辙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父于三人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留下了“一门父子三词客”的千古佳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教育子女“不管当多大的官,都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良好的家风教育出了优秀的儿女。家风隳坏,则祸及全家,贻害社会。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走上歧途,甚至身陷囹圄,很大程度上是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导致的。

    ④良好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又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良好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族的发展,还以点滴汇聚之势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国家的兴盛,家风正则社会稳。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有了良好家风,这个家庭就会团结和睦,崇善尚德;千万个家庭有了良好家风,整个社会就和谐稳定、积极向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谐,国家就充满活力;家风良好,民族就充满希望。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必然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无穷智慧。

    ⑤注重家风,既是为了个人的安身立命,家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良好家风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家庭是我们心灵最可靠的港湾,家风更应该是我们精神上最执着的坚守。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主动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让良好家风成为社会千顷澄碧的清风雨露。

活动三 名人的爱国传统——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 字幼安, 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 耿京聚兵山东, 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弃疾为掌书记 ,  即劝京决策归。僧义端者, 喜谈兵, 弃疾与之游, 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 孝宗锐意恢复,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持论劲直, 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言逆顺之理, 消长之势, 技之短,地之要害, 甚。朝臣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 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 盗连起湖湘, 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 郡以聚敛害之 ,  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 而贪吏迫使为盗, 今年剿除, 明年划荡, 譬之木焉, 日刻月削, 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讲求盗之术, 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 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 且历任多文职, 又常赋闲于家, 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之时。陈同甫: 南宋爱国文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②八百里分麾下炙: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③五十弦:泛指乐器。④的卢:战马。⑤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活动二】国之脊梁名人传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

黄若天

    ①1936年10月20日,一个男婴在父亲钟世藩当时供职的南京中央医院呱呱落地,因为医院的位置正好在钟山以南,父亲便为他取名“南山”。

    ②钟南山由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儿科医生,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协和高级护理专业,后成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③小南山并没有一个快乐安定的童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中央医院被迫辗转迁到贵阳,钟世藩也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一起西迁。小南山在贵阳度过了自己近10年的童年时光,让钟南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他用午饭钱偷偷买了零食,并撒说骗了母亲,事情露馅时,钟南山以为回到家里就要大难临头,但是父亲并没有说什么批评的话,只是让他自己好好想一想,这样的欺骗行为到底对不对,钟南山回忆说,这感觉比父亲打他一顿的触动还要大。

    ④1946年,抗战胜利一年多后,贵阳中央医院迁址广州,10岁的钟南山和家人由此定居广州,1955年,19岁的钟南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从而拉开了自己未来从事医学事业的大幕。

    ⑤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英国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进修。“虽然已经43岁了,但那时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是强烈地希望能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技术。"钟南山说,@1981年11月,当钟南山毕业准务回国时,弗兰里教授特意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去了一封信,说:“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米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⑦医学是一门需诉请理性、谨慎对待的学科。父亲教给钟尚山很重要的一点是说话要有证据,在一次记者访谈中,钟南山回忆起1969年和父亲的一次对话:“那时,我(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我就说这是一个结核的病人,他反问我一句,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这话就把我问住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凭什么就是),(因为)尿血是很普通的,它可以是膀胱的炎症,可以是结石,当然也可以是结核,父亲的意思是你的判断得有证据"从此,钟南山看事情、做研究,就养成了要找到事实根据的习惯。他相信自己的观察,但从不轻易下结论,他尊重事实,但也从不言信权威,

    ⑧2003年,非典首先在广东地区爆发,来势油。正在大家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家钟南山出现了,

    ⑨“学术,不容有半点敷衍;软命,不容有半点迟缓。"钟南山以科学家的身份站出来,明确指出“非典"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年4月,当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些人盲日宣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当场表明:“现在还不能说是控制,只能说遏制,控制的前提是发现病原体,同时找到对这个病原体的处理方法,日前这个病的病源都还没搞清楚,怎么控制它?"正是在这些有理有据、怪锵有力的言辞中,在抗击“非典"这场战役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

    ⑩2020年春节,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他再一次在重大情防御中勇挑重担,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战武汉,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两天后钟南山院士发出预警:“此次疫情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他的发声,为这场疫情阻击战拉响了警报,对我国新冠病毒的防治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⑪他得到了亿万百姓的真心敬爱,展示了为国大义的医者风骨,

(选自《传记文学2020年第2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