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试卷(二)

“一带一路”的提出,不单是国家层面的审慎思考和战略选择,还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平崛起的主动作为,更是这一条辉煌大路的再生之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一场以“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连接欧洲和中国产业的绿色通道”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于l7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诺欧商务孔子学院院长张海晏致辞时表示,中国实行“一带一路”政策以来,亚欧大陆在经济与产业发展方面的潜力不断显现。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合作,实现绿色发展。

——摘自2016年3月19日国际在线消息

(1)、开辟丝绸之路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当时在位的汉朝皇帝是谁?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在何时传入我国?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实行“一带一路”政策有什么现实价值?
举一反三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史实。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纵观古代,各民族间有战有和,但是,战争与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友好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三:

材料四: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很多,其中有南方的南诏。南诏的生金、丹砂、浪人剑、棉布等土特产传入唐朝,南诏乐也传入唐朝。南诏从汉地吸收不少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成都工匠在南诏传授纺织技艺,南诏手工业发达起来,与蜀地不相上下。唐文化也大量传入南诏。

——选自《文物隋唐史》

材料五: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