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布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箩筐,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文章以为线索,通过对的回忆,表达了之情。
(2)、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文中说“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你童年记忆中最鲜亮的风景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守望
         ①自打上大学开始,我就成了一个游子,一只风筝。我浪迹天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飞到离家万里的南方来。总想衣锦还乡,于是一年又一年地推迟。回家的行期。今年终于下定决心,带领妻儿回到相隔快20年的故乡去。
        ②和爹娘相见的那一刻,所有的感情和语言都化成了眼泪,四十多岁的我,竟像个孩子一样哭个不停。娘喊着我的乳名,不停地安慰我,就像我小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把我揽在怀里,拍着我的头安慰我一样。我就越发哭得厉害。怎么忍也忍不住。
        ③平静下来以后,娘便开始向我诉说这些年来家里的变化。爹和娘现在早已不住在农村。他们随着哥哥和妹妹搬来县城,又搬了几次家,才住进现在的楼房里。虽然住的是楼房 , 但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农村风格的。其中不少家具是我从小便熟悉甚至用过的
       ④娘说:“一搬三穷。不少东西都扔掉或者送人了。没有办法。”娘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说:“你快来看,就是你早先写的那些字啊本啊,娘一点没敢动,怕你有用。”娘说着,弯下腰吃力地从床下拖出两只纸箱子来。
       ⑤我的心忽地一热,眼泪又涌上来。从中学时代开始迷上写作的我,那时总和娘共着一盏灯,在纸上写写划划。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曾写过些什么,自己早已忘记,但是,娘却把它们留下来了。
       ⑥我慢慢翻检着这些当年乱七八糟堆着现在却叠得整整齐齐已经发黄的纸片,虽然时间的先后错乱不顺,但上面的字迹仍然不断激起我对青年时代美好时光的回忆。我清楚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向娘交代过,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了,可以用它引火。然而,娘竟然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它们!搬了几次家,其他都可以送人,唯有这些东西她还珍藏着,我的亲娘啊!
        ⑦我看着这些东西,娘就站在一边,恭恭敬敬地看着我。娘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也不懂什么叫做"文章"。但她知道我是作家,作家是写书的,写书的都了不起。当年我还只是刚在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中学生,可在娘的眼里,我简直是天下第一。而我青少年时代学习写作在纸上的胡乱涂鸦,也成了了不起的“经书”。
        ⑧"儿。有用吗?"娘在一边极小心地问我。"有,有啊!"我的亲娘啊!我用力点着头,眼泪也跟着落下来。我真的想大声地说句谢谢,可这是我的亲娘啊!
        ⑨在家的日子里,我花了不少时间,把这些纸页一张张认真整理好,装订起来。娘见我这样,高兴得什么似的,不断地说:“我就总觉着你的这些东西有用嘛。你爹想用它卷烟,让我挡住了,我宁肯上街给他买大白纸。我就琢磨着,啥没用,写的字总会有用的!
        ⑩临行,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把两个纸箱留下。郑重其事地交给娘。我说,用它的时候我会回来取的。娘说:"你放心,保证一页都不会少的。”说着,又小心翼翼把纸箱放回到床底下去。
       ⑾现在。我重新回到了南方。但我知道,我的根永远都会留在北方。因为在那里,我的娘在守望着她的儿子,也守望着她的儿子写过字的两箱纸片。
                                                                                                                                                                    (选自《南方日报》,作者申平。文章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 恣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瘸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阅读《父与子》,完成各题。

父与子

    ①淅淅沥沥的雨,不紧不慢、没完没了地敲打在灰色的街道上。高大宽厚的城墙像一位沉默不语的长者,稳稳地矗立在古城周围。也许是因为它目睹了古城千百年来大大小小无数的风风雨雨,所以,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②溅着水花的街面上,移动着一双男人的大脚。解放牌胶鞋,被雨水浸得湿漉漉的,鞋尖的胶皮处,泛着两处油汪汪的光亮。这种迟缓的移动,与其他人匆的步伐形成巨大的反差。往上看去,老人脸上几乎没什么肉,头发如同枯草,稀疏而又衰败。此时,他停下脚步,从短小的雨披里伸出右手,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吃力地走向不远处的“阳春酒店”。

    ③没到营业时间,胖老板用眼角扫了一眼老人,轻声问道:“您有事儿吗?”“大雨天,没事我来这儿干吗。”“您是吃饭吗?””这不废话嘛!想按摩我能来贵店吗?”这洪亮的嗓音,听起来是那么耳熟。“是谁呀?”胖老板心里这样想着,又问道:“您几位?”“就我一位,怎么啦,猪八戒摔耙子吗?”一定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了,胖老板抬起头,仔细辨认着,突然大声叫道:“白薯王!您是白薯王吗!”饭店的员工闻声全都过来了。大家上上下下把老人打量了一番,最后确认这就是他们的老朋友白薯王。

    ④薯王可是古城名人啊!不同的薯种,不同的方法,白薯王可以烤出十多种不同风味的白薯,或是糕点糯,或是栗子香,或是……古城人欢,外地来的客人也喜欢。古城有名气的酒店,都有“白薯王烤白薯”这道名吃。

    ⑤薯王其实姓高,父母早年给的大名叫高达权。古城的小买卖家没有字号,为了方便记忆,有个区别,就在行当的后面加上个姓氏。比如挎篮子卖茶叶的叫茶叶李,挑担卖豆腐的叫豆腐张,推小车卖瓷器的叫瓷器刘。但是,当某人把所从事的行当干到让古城人公认最好的时候,古城人才将他的姓氏换成这个“王”字,这个字是古城人心中的金杯。

    ⑥白薯王在失踪前,一直把烤白薯的炉子放在阳春酒店的门前。有一天胖老板忽然发现白薯王消失了,便向人打听。有人说,白薯王得了肺癌,住院好几个月了,没准儿这时候人都走了。还有人说,得了肺癌不假,但是白薯王有个好儿子在美国,是个医学博士,人家是不是到儿子那里去看病了?众说纷纭,除了得病这点儿信息相同外,其他的话都对不上茬口。

    ⑦白薯王朝大家摆了摆黑瘦的大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沓文件,对大家说:“没错,我是肺癌晚期,被医生判了死刑,上个月就该执行,托老天爷的福,又缓期了。”

    ⑧窗子外面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雨点也暴躁起来,噼里啪啦地打着玻璃。这样打还不解气,远远地又送来轰隆隆的雷声,炸弹一样的闪电给阴沉的天空撕开了一道口子,之后又迅速跑掉了。

    ⑨“我炒几个菜,大家边吃边聊。”胖老板拉着白薯王坐下,趁人不注意,偷偷抹了把眼泪。胖老板心里藏着个秘密。这个阳春酒店有一半儿是白薯王的,初入这行的胖老板贪大求快,不知深浅地大笔大笔地赊欠,经管人年底跑路了,酒店因无后续资金支持就要停业时,白薯王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胖老板解了围,这才保住了阳春酒店。

    ⑩白薯王站起身,把刚刚掏出的那沓文件抖了抖,说:“我一是想和大家告个别,二是想给你添点乱。”白薯王把手搭在胖老板的肩上,使劲按了按。“別说什么添乱,有事儿您说吧,只要我能做的。”胖老板说到这儿,又看了看大家道:“其实,这么些年,我一直拿您当父亲,就是不知道您能不能要我这个儿子。”

    ⑪白薯王的眼眶湿湿的:“唉,也不怕你们笑话,其实我还真有个混蛋儿子在美国,为了不给他添堵,上个月才告诉他病情。没想到,他除了给我寄了点儿钱,发了个短信问候一下,就没下文了。我缺钱吗……”白薯王说着,剧烈地咳嗽起来,瘦弱的身体不停地上下跳动摇摆。大家心疼不已,连忙上前抹胸捶背地安慰他。

    ⑫白薯王把一张写着“赠与合同”的纸给胖老板。“我把这三十万元给你……”白薯王的话刚刚出口,就被胖老板拦住了:“这么多钱,我不能收。”“你别急,不是给你的,是让你拿这钱给我办理后事”“这个老张,在医院陪我半个月,一分钱没要,所以,这四千块钱你交给他。这个老李,那天从五楼把我背上背下跑了三過,腿都累肿了,这两千块钱交给他……”

⑬胖老板一算,还有二十五万没有去向,就问:“剩下的钱怎么办?”白薯王将胖老板拉到里屋,掏出一个小本本、小心地交给胖老板。上面记载着白薯王这十来资助古城十多位贫困家庭孩子的详细情况:通信方式、收款方式……“我大概算了算,这些孩子们,每人每年只给一千块钱,够补贴他们到大学毕业。我走以后,你可以把我的情况跟孩子们说明白,‘老小孩’走了,不能再更多地资助他们了。对了‘老小孩’是我汇款单上的签名。”胖老板这才知道,白薯王一直在暗中资助孩子们。

    ⑭“6号那天,你还得帮我办桌酒席、算是给我送行了。”

    ⑮白薯王又将另一份文件递到胖老板手里:“如果我儿子回来,就把这个交给他。”胖老板看上面写道“丧葬费共计二十万元,由吾儿高峰全部承担,交给垫付人阳春酒店老板×××。”白薯王接着说:“收到钱,你就替他把这些钱捐给养老院,也许他会补上不孝这一课。如果是其他情况就是不知者不怪了。”

    ⑯窗外又是一声雷响,风还是那么急,雨还是那么大,可是阳春酒店里却出奇的安静。

    ⑰白薯王要走了。胖老板小心地问:“6号我们几点去接您啊?”“不用了,6号我自己来。”白薯王的嘴角向上提了提,勉强笑了笑。

    ⑱5号中午,本市新闻报道,一位八旬老人在市殡仪馆去世。工作人员发现了遗书,遗书中,他自称肺癌晚期患者,对自己实施了安乐死。胖老板听了新闻,急忙赶到殡仪馆,果然是白薯王。凄凉淹没了胖老板,就算你白薯王不愿去麻烦别人,也不必这样残忍地对待自己吧!你让我们这些朋友和亲人,心里多么惭愧,多么难受啊!

    ⑲这几天胖老板都变成瘦老板了,心很累,也很痛。刚进店,就看到一位西装革履、戴着眼镜的男人左臂上着“孝”。胖老板心里“咯噔”一下。“我是给高…对了,就是白薯王吊孝来了。”接着,那人回手指了指另一位男人道:“这是我的同学,陪我一同来的,叫…

    ⑳胖老板心头的怒火,瞬间从脚底一下烧到了头项,不用说,一定是白薯王那个“混蛋儿子”了。“给找打!”胖老板一挥手。“他不是高老师!他不姓高……他是替高老师来的,高老师两个月前就去世了!”旁边陪同的人听着大家数落混蛋儿子不孝,连忙大声解释着。

    ㉑ “停!停一一”胖老板拦住大家,“到底是怎么回事?”“高先生,就是你们说的白薯王的儿子,是我们的老师,他患了肝癌,两个月前就在美国去世了,唉一”停了停又道:“老师去世前把我叫到床前,说无论如何在他父亲去世后,替他回去祭奠一下,并给我们留了一笔钱。”

    ㉒胖老板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发酸,一转身就跪在烤炉面前,大声地说道:“白薯王,您听着,您的儿子是个大孝子,您错怪他了!”

    ㉓轰的一声响,又下雨了,雷声和雨声淹没了胖老板的哭诉。

阅读《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 回答小题

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

①还是从我父亲的工作说起吧。

②父亲那时不过二十出头,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手艺帮了他大忙,让他无限风光地被招进镇上的供销社,谋到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柜台售货员。

③那年年底,父亲却卷着铺盖打道回府了。

④任凭爷爷奶奶怎么追问,父亲始终不开口。后来才得知,供销社遭了贼,一百二十八块钱在我父亲的手里弄丢了。父亲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赔偿; 二是辞工,以工资抵丢失的钱款。这一百二十八块钱直接把父亲的胆子吓破了,他没头没脑地选择了辞工回家这条路。

⑤用我奶奶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父亲的命。父亲命中注定要在米糠湾的土里刨食。

⑥父亲从供销社带回来的,除了原先带去的铺盖、脸盆、水壶这些家什,还有一身的“毛病”。

⑦米糠湾夏天的午后是忙碌的,太阳当头晒,得赶紧收谷子、晒谷子。午饭都送到地头,干活儿的人匆忙填饱肚子,丢下饭碗,又得接着忙田里的活儿。

⑧我的父亲可不是,他必须回家吃饭。饭后,按部就班地先来一支烟。一支烟过后,他还要给自己安排个午睡。

⑨午睡一事彻底把我母亲惹恼了:“你以为你是谁啊,还午睡!”在母亲看来,农民就不该午睡。母亲的声音如惊雷,雷声之后,一瓢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但父亲的沉默中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在这种力量的保护之下,风雨不动安如山。

⑩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为嫁给父亲而后悔。她其实是被父亲的另一个“毛病”给蒙骗了。

⑪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他悬腕、提笔,不用摆什么架势,下笔成字。父亲写得又快又好,我曾想,那些文字如果能发出声音,一定是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的声音。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

⑫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字深深吸引,后来渐渐领悟到,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笔墨纸哪个不要钱? 再说,一个侍弄土地的人,弄什么笔墨!母亲越来越觉得这爱好其实就是父亲的一个大毛病。好在父亲及时调整策略,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才使得这个爱好幸存下来。

⑬这个爱好终究没有辜负父亲,让他在晦暗的日子发了一次光。

⑭临近春节的一天,县文化馆在集市举行现场写春联比赛。我父亲刚卖完菜,赶上了比赛。父亲一挥毫,博得人们的喝彩,还获得了十块钱的“巨额”奖金。

⑮我父亲拥有了这十块钱的独立支配权,他决定用这笔钱来做一件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父亲的决定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不买肉,不买糖果,不买鞭炮,也不买年画,他要用这十块钱请我们去镇上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⑯看电影? 看那种一闪就过去的东西? 那还不是和打水漂一样? 母亲明确反对,可反对有什么用呢?

⑰荞麦花开的时候,父亲总算兑现了他的诺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我才发现那个有声有影有光的世界,和露天电影完全不一样。我们的位置在电影院的正中间,放映师在调试时,把我们的影子都投到银系上了。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等到电影结束,我们意犹未尽。齐刷刷地站起来,借着光把影子又投射到银幕上一回。

⑱回去的路上,我们仍津津有味地谈论着电影相关的细节。走进米糠湾时,小妹忽然出声叫起来:“电影! 我们走进电影里了!”这还是我们天天劳作的田地吗? 天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铺天盖地,形成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那么美,比银幕上的还要美呢! 一时间,我们都选择了沉默,一齐静默地站在那一大片银光里。

⑲我的父亲,后来也像米糠湾每个老去的人一样,躺到山脚下那片荞麦地的后面去了。荞麦花年年开,白天黑夜,我无数次从荞麦地经过,却再也没看到像那晚一样散发着银光的月色和荞麦花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