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假如张华同学借了你一本心爱的书已很长时间,大概他(她)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了。你想委婉地提醒或暗示他(她)还书,你会怎样说呢?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超过5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乐亭拜谒李大钊

田恬

①2023年6月30日一早,我坐上的高铁。列车一路疾驰,抵达唐山站,再换汽车经过一段旅程,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一乐亭县大黑坨村。

②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村口巨石上刻着村名,巨石旁是李大钊于1919年回乡探亲时亲自创建的大黑坨小学。如今,学校内耸立着一座两层教学楼,阳光下楼顶闪耀着十个大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当年写给友人的赠联,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③离村口不远,一棵600多岁的古槐枝繁叶茂,挡住了炙热的阳光,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几位老人在树荫下唠嗑。72岁的罗玉宝大爷身上挂着个收音机,里面传出铿锵有力的乐亭大鼓。谈起李大钊,老人家脸上满是敬仰和荣光。

④路边一座青砖灰瓦、黑漆木门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李大钊故居了。走进故居,干净整洁的前院矗立着李大钊的半身雕像,庄重肃穆。整个故居内的陈设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气息——李大钊祖父留下的家具,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他本人生前用过的茶叶筒、樟木箱子、藤椅等物品,都按照原有的样貌摆放在屋内。

⑤目睹故居内的陈设,一个立体、鲜活的李大钊,渐渐在脑海中复活……

(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⑥1889年10月29日,伴随婴儿的啼哭,李大钊诞生于故居中院东厢房的北间屋里。当时的人谁都未曾想到,这个婴几日后会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播下红色的火种。

⑦童年的李大钊在磨难中成长:尚在母亲腹中,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出生后不满两岁,母角略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李大钊抱走,将他抚养成人。祖父对他的教导十分严格:五六岁时,便教其展起诵读,夜晚练字;外出玩耍时。明今禁止他观看赌博,更不许打架骂人,否则皆要受罚。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日后为人、为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⑧1905年,开明的祖父领着李大钊入永平府中学堂接受新学。该时期他通宵达旦地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初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眼界鸾得开阔。

⑨1907年李大钊与同学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此时的他刻苦努力,博闻强记,所写文章“浑厚磅礴为全较冠”。在这里,他受到民主自田思潮的影响,立志研究政治,并接触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等的著作,开始树立民主主义观点,“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思潮亦日益腾高”。此时,立誓要为国家找一条出路,成为他的志向。

(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⑩1913年冬,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结识了陈独秀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共产主义思想的种子在李大钊心中发芽、扎根。微弱的亮光 , 让他隐隐意识到,多灾多难的祖国或许有救了。 

⑪1916年,为推动反袁斗争,李大钊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在北京任《晨钟报》总编。这年9月,他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青春》一文。在文中他呼吁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象,青春之民族”。27岁的李大钊表现出了迫切要求“青春中华”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

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满怀信心地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

⑬时间来到了1920年。这一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年初,一辆骡车从北京城内疾驰而出。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转移到上海,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党的意见,并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

⑭李大钊向陈独秀发出这一时代之问:“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为了百姓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陈独秀握紧了举头。这是革命先驱们在百余年前立下的宏愿,也是他们酝酿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初衷。水有源,树有根。何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就是。

⑭李大钊全力开展革命斗争,引起反动当局的仇视。1927年4月28日,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悍然绞杀了李大钊和同时被捕的革命者。临刑前,李大钊从容地走上绞刑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表现出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极大轻蔑。

       ⑮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⑯位于乐亭县新城区觅园街1号的李大钊纪念馆,每年都会迎来百万人以上的参观者。“七一”前后,观众更是络绎不绝。

⑰通往纪念馆瞻仰大厅的台阶,是短短的38级,象征着李大钊38年的人生岁月。走进大厅,汉白玉雕塑的李大钊像居于中央位置,他神态沉静、目光炯炯,雕像前摆放着人们怀着虔诚与敬仰献上的鲜花。

⑱瞻仰厅的一角有张小桌子,我翻开桌上的留言簿,上面写满了参观者的留言:“中华今日赤旗鲜,你我共筑华夏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一页页深情话语,无不饱含着人们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谁说今天的年轻人忘记了革命者的牺牲?那些真情流露让我动容。

⑲突然想起在李大钊故居遇见的那位王大爷。他说:“今天专门赶到乐亭,就是为了参观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希望用接受红色教育来庆祝党的生日。”王大爷告诉我,他1988年就入党了,有着三十多年党龄。回乐亭县城时,我正好与他同路,走在李大钊故居门口那条宽阔的大道上,看着整洁的村庄和老槐树下悠闲的村民,他向我感慨:“没有李大钊这些革命先驱的牺牲,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⑳是啊,大黑坨村早已今非昔比,当年旧中国那个破败不堪的村庄一去不返。如今的大黑坨村,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百姓生活安稳富足。

㉑这一切,应该就是当年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吧。

(选自2023年7月14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