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余甘煮菜

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凡:总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 , 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⑫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⑬“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⑭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⑮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⑯“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⑰“娘,”我哭着说,“我……”
       ⑱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⑲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有删改)

课外阅读

鸟喧蛙噪,江上阻风,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顺遂之事,本当烦忧。但换个角度,换种心情,或许心境会有所不同。观此三则短文,当有所悟。

【甲】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A.____二报更。盖山中真率漏①声也。余忆曩②居小昆山下,时梅雨初霁,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③。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____。”可谓山史实录。(陈继儒《岩幽栖事》)

【乙】儿子从未远出,初应省试,不能不一往。阻风沙漫洲④,舳舻相接⑤,郡中宋氏叔侄,移船头就柳阴,棋B.____二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⑥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绘江上阻风图。二景绝佳。(龚炜《巢林笔谈》)

【丙】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⑦于昏黑中寻得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C.____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②曩(nǎng):从前。③节饮:(按蛙鸣的)节拍饮酒。④沙漫洲:地名。⑤舳舻(zhúlú)相接:船只首尾衔接。⑥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⑦圉(yǔ)人:养马的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