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江阴三山

(元)朱德润

       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

       十一月既望,余舟自无锡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滨渔村,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村墟相接,岸柳交映。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少时出三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旷,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州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桥而泊焉。

       嗟夫!孕灵育秀,僻在荒陬 , 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亦不过是。惜不得与友辈寻幽访胜而品题之,书以志。

      【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②朱德润:元代学者,时任湖州太守。③陬:(zōu),角落。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若 吴 之 灵 岩 常 之 惠 山 亦 不 过 是

(2)、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江阴吴百八十里  国怀乡 B、见酒帘村市      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抵官塘桥泊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常州晋陵县界    属余作文以记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而舟转岸曲,前出板桥,即三山坞。

(4)、柳宗元感叹小石潭“寂寥无人”,借此抒发了;本文作者觉得江阴诸山“寂寥无闻”,原因在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xiù)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綿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薜萝(bì):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乙】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

【注】①长江的急流。②信宿:连住两夜。

【丙】

    壬寅岁 , 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頂,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注】①壬寅岁: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即华顶峰,浙江天台山诸

峰之一。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拗怒:抑制愤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