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枣儿

阅读课文《枣儿》首尾出现的童谣,说一说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举一反三
阅读《宗月大师》,完成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 , 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④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 , 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 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⑤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⑥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⑦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⑧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穷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饭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⑨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⑪他是宗月大师。

(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县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屋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水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 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万。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

       男孩:爷爷……

       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吃得津津有味)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人: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人: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3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年第2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司马昭下令处死。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过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情,这是古代护国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