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小丽学习机械效率后,想知道不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同重物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于是她用三个自重不同的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 号 | 动滑轮自重 G0/N | 被提钩码重力 G/N |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
① | 0.2 | 6 | 3.2 | 93.8% |
② | 0.5 | 6 | 3.4 | 88.2% |
③ | 1.5 | 6 | 4.0 |
实验 次数 | 钩码重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m | 机械效率(η) |
1 | 1.8 | 0.1 | 1.2 | 0.3 | |
2 | 3.6 | 0.2 | 1.5 | 0.6 |
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 | 速度 (m/s) | 钩码总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 |
1 | 0.2 | 2 | 0.1 | 0.8 | 0.3 | 83.3 |
2 | 0.2 | 3 | 0.1 | 1.1 | 0.3 | ① |
3 | 0.4 | 2 | 0.2 | 0.8 | 0.6 | ② |
(1)实验原理:{#blank#}1{#/blank#};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是:{#blank#}2{#/blank#}、{#blank#}3{#/blank#};
(2)实验中应沿{#blank#}4{#/blank#}方向{#blank#}5{#/blank#}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3)表中第{#blank#}6{#/blank#}实验数据有错误,改正后算出的总功为{#blank#}7{#/blank#};
试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绳端的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1.2 | 0.3 | 0.36 | 74%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
3 | 6 | 0.1 | 0.6 | 2.2 | 0.2 |
| 91% |
(4)他们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了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种方法,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方法{#blank#}8{#/blank#}是与本实验同理的。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满员出行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
次数 | 物体的重力G/N | 提升的高度n/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率 |
1 | 2 | 0.1 | 1 | 0.3 | 66.7% |
2 | 3 | 0.1 | 1.4 | 0.3 | 71.4% |
3 | 4 | 0.1 | 1. 8 | 0.3 | |
4 | 4 | 0.2 | 1.8 | 0.6 | 74.1% |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blank#}1{#/blank#}(选填“匀速”或“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计算出第3组实验机械效率是{#blank#}2{#/blank#}(结果精确到0.1%);
(3)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物体时,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blank#}3{#/blank#}(选填“越高”或“越低”或“不变”);分析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得,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blank#}4{#/blank#}(选填“有关”或“无关”)。
实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提升高度h/m | 拉力F/N | 拉力通过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2.0 | 0.1 | 1.0 | 0.3 | 67% |
2 | 3.0 | 0.1 | 1.35 | 0.3 | 74% |
3 | 3.0 | 0.1 | 1.0 | 0.5 | 60%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