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长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张婶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这段文字中有8处文字是表达对第三只猫态度变化的,请摘录下来加以比较。
(2)、这是一篇小说,因此文中的猫各指一个形象,请概括一下第三只猫的性格特点。
(3)、第二只猫丢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花生壳的车厢

      ①人自小就有奴役他人他物的心理,譬如我,见苍蝇在玻璃上乱飞,似无道理,就手捉一只,为它寻一样“用处”——卸掉苍蝇翅膀,以细线系它腰上,教它拉车。“车”先是一火柴盒,拉不动,改一火柴根,假装这是深山的百年老松,但苍蝇还不肯拉,有一点吃力便改方向,太狡猾,怨不得人们举着拍子追而杀之。此举被大人发觉,受严厉训斥,双手在肥皂水、碱水里各洗一遍,又说“没见过这样的孩子,玩苍蝇。”

      ②苍蝇被赦免之后,我找一蜜蜂代劳,其刺已被诱出,露出少许肠子。

      ③我把它们的肠子塞了回去,教它们拉车。蜜蜂腰太细,线绳一不小心就勒断了腰,改矢蜂。后者无刺,体态憨实,拉车也肯出力。我让矢蜂拉一花生壳,壳内装几粒小米,从窗台之东拉到窗台之西,尽享旅行之乐,如孔子周游列国。那是在夏日的阳光下所做的事情,窗台前的江西腊花与指甲桃争相斗艳,花生车奔跑在红砖与水泥勾缝的豪华大道上。

      ④这时,我同学的姐姐发现了这件事。我想,毫无疑问,她当然要恭维我的创意,并请求我允许她也赶一会儿这辆车。“赶”是由于我手执一小鞭———根火柴棍顶系一截绿毛线,意思一下。

      ⑤二朵(她叫二朵,已念二年级)在我们家窗台看见了这辆花生车,说“哎呀,多不文明呀!”

      ⑥我不懂什么叫文明,或闻名,等她来接这鞭子。

      ⑦“这多残忍呀!”残忍我也不懂,因为还没上学,也没读过小说。

      ⑧“多缺德!”二朵说。这回听懂了。

      ⑨“咋的?”我不服。

      ⑩二朵给我讲昆虫也有家庭,如果它是一个妈妈,就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已经揪掉了它的翅膀。如果它是一个孩子,就永远回不了家了。而它的妈妈即使到了黑天也在这儿找这个孩子。(二朵指着我们家种的向日葵)找啊,找啊,不断喊它的名字。我似乎听到了周围有矢蜂的嗡嗡声。在黑夜,它也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害怕,害怕黑夜。

      ⑪二朵的话,使我不禁哇哇大哭,热泪飞迸。二朵说,你小点声,别人以为我欺负你了呢。

      ⑫我哽咽地点点头,用双手捧着无翅的矢蜂——它本来是我唯一的马或驴——把它恭敬地送到了向日葵的深处,把鞭子扔到隔壁小瑞家的猪圈里,用脚跺碎了花生壳的精美车厢。

      ⑬二朵摸着我的头说:“你呀,长大是一个好人。”

      ⑭我哽咽地点点头,心想:都坏成这样了,长大好也好不到哪去。

      注:作者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当代著名散文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妹妹扮演的角色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②“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③“因为我的角色!”

      ④短话剧中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⑤“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⑥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⑦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 ”。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⑧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⑨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 ”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⑩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⑪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⑫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⑬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该怎样读书

博林

    ①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为了解救公主,勇士圣乔治只身赴险,击败了恶龙,公主则赠予乔治一本书作为回报。从此,书便成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这则流传于欧洲中世纪的传说,后来成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圣乔治日,’的文化渊源之一。再后来,1995年在西班牙的倡议之下,每年4月23日的“圣乔治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读书日”。

    ②每年的这一天,媒体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诸如此类的名人名言混杂着成功励志学,喧嚣在大街小巷。这一天也成为书商和出版界的狂欢节,数不清的腰封步调一致地合唱:要读书!

    ③没错,书是要读的。可现实中,书却总是因为严肃厚重而显得有些遥远,或在尘封的书架上,或在积压的库房里。反而每日亲近的是手机屏幕和朋友圈。读过了那么多鸡汤网文,却依然啃不下一本好书——这是众多低头族的真实写照。如此看来,相比于反复强调“为何”要读书,读屏时代的我们,恐怕更应掌握“如

    ④读书自古即有法度。孔子强调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子思有“五之法”,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子则有“三到”真言,谓“心到、眼到、口到”。古人读书精细考究,但那时没有互联网的诱惑,圣贤一家独大,倒也省事。相比之下,令人却时时有被垃圾信息和花哨图像“灌顶”的危险,如何自拔于噪声盈耳之境,方是当务之急。

    ⑤有人忧心忡忡,认为阅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果真如此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媒介的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阅读的无孔不入。譬如,过去正襟危坐才能读的书,现在无论走着、坐着、站着、躺着,都不妨其可读。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肤浅浮华,也可一击链接广阔深邃的阅读世界。面对技术的进步,我们应当理性地思索应对之策。《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艾德勒与范多伦就曾合写过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名为《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边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借书中的概念来说,对于网络信息既不能“闭目塞听”,便应当祭出“检视阅读”的利器,主动筛选,披沙拣金,培养建立起适应新时代的阅读习惯。

    ⑥然而大海茫茫,凭何筛选?首先恐怕要正视那些被污名化的网络短文章。“碎片化”作为网文的一大特征,一直难以摆脱肤浅、速食的“污名”。但“碎片”不等于“破烂”,正如一鳞半爪足以暗藏玄机,好的“碎片”能充当指针和向导,一击中的,既激起求知的兴致,也洞开书籍阅读的大门。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筛选这样的“吉光片羽”,应当是当代人阅读的必备技能。

    ⑦当我们从略读中锁定了兴趣和书目,当注意力从碎片的海洋中抽离,贯注到自成一体、有始有终的书本上去,阅读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无论是通篇的细读,还是围绕同一主题的系统阅读。都要求我们有明确的问题和目标。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猴子掰玉米”。漫不经心地浏览、三心二意地扫视,终究只是大众传媒时代的“快感式”消费。

    ⑧当然,回归书本也并非意味着沉浸于纸质时代的“怀旧病”,或是旧文人的“恋物癖”,毕竟,对知识与智慧的上下求索,自古至今皆是阅读的本质所在。只要这一本质不变,无论是读图读屏还是移动阅读,都不能阻挡人们凝视深渊的眸子,与仰望星空的目光。

(选自2018年4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白之美

    女儿在一边朗读课文,声音很大,语速过急,时不时地喘不过气来。

    我偷笑。因为光听,我都感到很累。

    而后告诉她:“慢慢来,朗读需要抑扬顿挫。懂得恰当的停顿,以此来换气。不但不累,还很舒畅。”

    她小,不懂得给自己留出喘息的机会,自然读不出作者的情感。

    忽而联想到我小时候听戏,特别是秦腔《王宝钏》后面一段,薛平贵十八年归来后,与王宝钏相见,王宝钏的一段唱腔:“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唱速很急,几乎于是念出来的。跟着哼唱,我总是被气憋得脸通红。

    爸爸笑我:“你不换气,总憋着,怎么能把戏唱好?那不累才怪! 演员就是留了气口,才气息不乱的。”原来,气眼被堵住了,自然行不通了。所以,要保证畅通,需要留空隙。

    留白,是一种需要,至关重要。

    闲暇时光喜欢沉醉在文字里,一撇一捺地书写着自己的点点感悟,或喜悦或惆怅。文字里既想坦露心事,又在遮掩心事,坑坑洼洼布局着。待到后来,总会留下一段说未说出的话交给读者,省略号里你随意猜测。这是句段的留白,给人遐想空间。有些文章写得太“完整”,从开始到结尾,作者把读者心里的猜测全盘托出,看似共鸣,实则失去了浮想的空间。看完即完了。

    读汪曾祺的小说《陈小手》,主人公是陈小手,小说中还写到其他人物有团长、团长姨太太、李花脸的女儿,请注意这个“李花脸的女儿”,从身份和意义上说,她在小说里是一个和陈小手相对峙的另一个人物,应该有些情节吧!可作家惜墨如金,不到30个字就把她打发了,并且以后不再出现。但一句“是个老姑娘”,包含多少社会内涵和人生感慨呀!这样处理简单真实,让人浮想联翩。总之,留白恰到好处。

    文学作品里的留白莫过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让人惆怅了千年。因为留白,动人、深刻。

    喜欢国画的人都知道,国画讲究留白。寥寥数笔,几点勾勒,一幅山水花鸟图就这么简洁、自然、质朴地展现在你眼前,你看不出有多少内容,却曲折幽深。有时候,几行竹子,一间小屋,二人对弈,便构成了国画里面的境界。空出来的缝隙占据了大篇幅,却深邃不着边,给人无限遐想。这便是留白之美。

    小时候,粘着妈妈,不离半步,那是因为依赖。长大了,不再跟着妈妈,是因为我们需要自己的空间。

    留给自己的空间,用来干什么?独处,思考……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切不可把生活塞得满满的,那样我们会活得很累,就像唱戏缺气,文章缺韵,画画缺幽深。

    爱一个人也同样如此,林徽因让金老想了一辈子,是因为没有在一起。倘若时时刻刻生活在一起,两个人之间没有了间隙,琐碎的俗事夹杂而来,那爱情的标本便也不复存在了吧!所以,爱一个人,就给他足够的空间。他走了还能再回来,那就是你的;他走了没回来,那就不是你的,今日不走,迟早也会走。给爱间隙,才会让爱更加完美。

    留白,爱情里不可缺少的一味佐料。

    好的留白,如瑟瑟冬日的一抹翠绿,给你带来绿意盈盈;如炎炎夏日的一丝凉风,让你身心通透。

    人生需要留白,给自己留一份静心思考的空间,哪怕发发呆,至少可以给灵魂追赶脚步赢得时间。

    雪小禅说:留白,是给你的那段时间,让你在苍翠的空间里,听着时间之绿水,从空旷的屋檐下,滴答、滴答,落下了——你尽有苍绿,却绿得这样盎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轻描淡写

陈鲁民

    ①轻描淡写的生活,只有两个关键字:轻与淡。

    ②轻,就是不要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对名利地位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一旦生活中有了轻字,人就没有放不下的包袱,就没有无法释怀的恩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淡,“薄味也,醲(nóng)之反也。”淡可以明志,俭可以养德;淡看人生起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忘是是非非,换得心旷神怡;淡化物欲享受,不做物质奴隶;出门则淡妆轻抹,对人常淡雅一笑,这就得了轻描淡写的真髓。

    ③与轻描淡写相反的是浓墨重彩,这既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美学追求,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这两种生活很难说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是各人的不同选择罢了。就说同在西晋,陶渊明选择的是轻描淡写的生活,喝喝小酒,写写诗歌,种几亩豆子高粱,与朋友扯扯闲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同为文学名士的潘岳,则热心做官,攀附权贵,喜欢过浓墨重彩的生活,与石崇等人一起,终日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同为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不愿入仕,过着闲云野鹤的乡野生活,没事与哥们儿小酌,弹一曲《广陵散》助兴,优哉游哉;山涛则热衷于做官,而且干得不错,很有建树,官声清廉,最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成了一代名吏。

    ④轻描淡写生活的最大收获是自由。选择了轻描淡写的生活,就意味着放弃了名利地位,自然也就不需要为了名缰利锁而牺牲尊严,不会为钻营攀援而低眉顺眼,可以率性而为,自由自在。无求于人自然无欲则刚,就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不必揣摩他人的心思,喜怒哀乐,为所欲为。选择轻描淡写生活的人,没有体制的局限,不受身份的限制,不必考虑什么形象与影响,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结交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去自己心仪的地方。

    ⑤其实,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根本无须选择,平常过的就是轻描淡写的生活,吃着粗茶淡饭,穿着平常衣装,住着不起眼的房子,干着平淡无奇的工作,交的都是贩夫走卒,谈论的无非家长里短。但问题在于,有的人过得舒舒服服、自自在在,是自觉自愿的;有的人则过得很不情愿,虽好吃好喝有房有车,却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没有刺激,缺乏亮点,总是把眼光盯着那些鲜花围绕的豪富大款,盯着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大腕,也想追求那种浓墨重彩的生活,可是自己又没有条件,就活得纠结郁闷。

    ⑥人各有志,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既然选择了浓墨重彩的生活方式,那就要倾情投入,全力以赴,放弃各种常人可以享受的自由与舒适,终而奋斗成功,出将入相,成名成家。而要想过得轻松自由,潇洒随意,不受拘束,就要有甘于寂寞、默默无闻的思想准备,看见人家的好处也不要眼红,看见人家的发达也不要嫉妒,安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⑦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把浓墨重彩的生活过出威风,过出辉煌,不算大本事;把轻描淡写的生活过出诗意,过出韵味,却需要大智慧。美丽的风景可能在名山大川,也可能在小桥流水人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