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高密市2017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测(第二次中考模拟)试卷

古今中外,在面临困境时,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本卫国公子,游任于魏,惠王不能用,因而投奔秦国,大得孝公的宠信。他以魏国的新法为蓝本,订立一套富国强兵的计划,以为秦国政治革新的准绳。

--------摘编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材料二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摘编自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材料三  在开口通商之前,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已经萌芽,开口通商后,其发展较前更为迅速推翻幕府后,政府又采取了各项措施促进其发展。1868年末,内战结束。不仅在内战中失败的各藩,就是属于政府军的各藩,也都因军费支出而疲惫不堪。政府于1869年6月,令各藩主将其领地和统治人民的权利,移交天皇,而将旧藩主改任为藩知事(奉还版籍)

-----------摘编自井上清的《日本历史》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得到孝公宠信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的政治革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的哪条改革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归纳,有利于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

(4)、上述三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如图

【文明的借鉴】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明的传播】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

【文明的共享】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位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有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