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文学作品《绳子那头》,按要求作答。

绳子那头

①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

⑦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⑧“这么热的天还要带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⑨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⑩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⑪“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⑫“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⑬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 , 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⑮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⑯“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⑰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⑱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摘自《意林》2015年5月,有删改)

(1)、第一段划线部分的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天气的酷热无比。 B、交代了父亲工作环境的艰苦。 C、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艰辛做铺垫。 D、烘托人物欢喜的心情。
(2)、为什么这么热的天父亲还要带手套?(    )。
A、父亲一直习惯带着手套。 B、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 C、修空调时需要用到。 D、怕手滑影响工作进度。
(3)、对“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冰糕包含了父亲的勤劳和亲切关爱 B、这冰糕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C、这冰糕让“我”内心感到踏实、幸福而美好 D、这冰糕在炎炎烈日下为我除热解渴
(4)、第⑭段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工作时动作的艰难。 B、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 C、运用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D、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工作的艰辛使他容颜老去。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具有什么作用?(    )。
A、承上启下 B、首尾呼应 C、深化主题 D、概括内容
(6)、“‘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大。’父亲带着笑容说,我却哭了。”文中“父亲的笑”和“我的哭”是否矛盾?为什么?
(7)、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至少两点)
(8)、本文题目是“绳子那头”,有人认为换成“我的父亲”更为合适,你同意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      (简单、简朴、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紧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      (悲哀、悲伤、悲壮)的历史来: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验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治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蹲在一个积满了雨水的水坑边,细雨不停地飘落在他身上,他的头发梢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可他好像什么也没感觉到。

    ______小弟弟______你在干什么呀______我疑惑地问______

    ______造桥呗______他连头也不抬______只将手中的小木头往水窝里排列开去______

     “造啥桥呀?”我好奇地又问一句。

“造大桥。”他边回答,边将一块较大的木头往已造好的“桥墩”上放去。

“哦,‘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高兴得跳了起来。“啪”地一声,他一脚踩得泥浆水溅了开去,“大桥”倒塌了。

男孩抓了抓头皮,不声不响地蹲下来,心疼地捡起木块,重新搭了起来,嘴里还嘟囔着:“这个木头桥不好,我长大了要造座又大又牢固的桥。”

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木头桥虽然没有搭成,可是男孩的心里已建起了一座理想之桥……他那种坚持不懈、刻苦“造桥”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不禁自问:“难道我不能像他一样?

我转身朝回家的路上走去,离小水坑越来越远了,可当我回过头来,透过蒙蒙雨帘,隐隐约约看见小男孩还在认真造着“大桥”呢!

是啊,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心里建起一座理想之桥!

现代文阅读。

最感人的一句话

坐在散散淡淡的灯光里,和几个朋友喝茶。不知是谁,聊起了自己遭遇的最感人的一句话。

陈说,他小时候,家离学校很远,每天很早起来,就急急赶着上学。有时候,睡过了头,就经常迟到。班主任有个规定,凡是迟到的人都得站在教室外,一直要站到早自习结束为止。念四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班主任,他认为自己应该给新来的班主任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聊偏偏那天大雨积水成灾,他只能绕道赶到学校。他迟到了,班主任说:“还是以前的老规矩,不过只站十分钟。”他就委屈地站在教室外。班主任说:“你怎么迟到了?”他便说路被洪水淹的情况。班主任摸了摸了他的头,歉意地说:“快进教室吧,是老那师错怪你了。”从此后,这个坚持3年的罚站规定就取消了。

林接了陈的话题,说给自己留下记忆的也是一位老师。他很怕写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他就担心。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快乐的假日》的作文,但他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于是他找来一本作文书,在上面抄了一篇。作文交上去后,老师没有发现,结果给了一个很高的分。当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朗读这篇作文时,班中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这篇作文是作文书上的。”老师呆在那里,而他也面红耳赤。老师说:“对呀,林同学在作文上已经说明了,抄一遍作文,也是一种学习。”说完,老师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听了林的故事,大家都感叹道:“这真是一位好老师。”

我也说了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最后轮到蒋,蒋一直在抽烟。我对蒋说:“你说说看,你的生命中哪句话最感人。”

蒋说:“既然大家都说老师,那我也说一个关于老师的。”三年前,有个同学突然告诉我,王老师患癌住院了,王老师在初中时教过我物理。因为忙于工作,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望他。深秋的一天,我接到同学的电话,说王老师让我无论如何要去,因为我和王老师之间的交往并不多。我到了医院,说了自己的名字,王老师的眼睛因为癌细胞扩散已看不清人了。他挣扎着握住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蒋,真对不住,老师当年错怪你了。那只足球不是你拿的……”我就愣在那,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当年有这事。

王老师死后出殡,和一位同学聊起。同学说:“二十年前,二班也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名字的人。”我听完,恍然大悟。后来我设法找到那个人,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一家碎石厂打短工。听了王老师临终时的话,汉子说:“王老师,怎么还记得当年的事,我都忘了呀!”说着说着,那汉子就哭了。

蒋说完,把那个烟蒂掐灭,说:“那天,我也哭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