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④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⑤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⑥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⑦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⑧可是他________过铁道,要_____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⑨他用两手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⑩我赶紧拭干了泪。

    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⑫我再往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⑬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⑭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⑮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⑯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⑰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⑱我望着他走出去。

    ⑲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⑳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⑧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⑨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作用:

(2)、找出描绘父亲背影特征的句子,其所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理解父亲和热爱父亲的词语是

(4)、下列对第 ⑯句分析最得当的一项是(    )

A、因为终于把橘子交给了儿子,所以感到很轻松。 B、因为终于赶在开车前买好了橘子,所以感到很轻松。 C、因为身上的泥土拍干净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D、因为尽到了父亲关心儿子、照顾儿子的责任,所以感到很轻松。
(5)、文段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他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剧痛,追着他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即使是从没到过扬州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或八怪名句,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扬州先入为主的心驰神往。而一提到扬州,能立刻令人想起的恐怕非瘦西湖莫属了。
        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荡漾于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置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陶醉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
        在那瘦西湖边的长堤春柳之上,粉红的桃花一枝连一枝地开放,枝枝蓬蓬地一束连着一束,一片姹紫嫣红,把蓝空也映衬得粉莹莹、红晕晕的。此时此刻,画入人眼,人在画中。游客忽而登岸游息于台阁园林,忽而下船饱览这画外美景,脚步固然悠闲,眼睛却分外繁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三个小时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度过。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而观月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瘦西湖之中了。中秋之夜,当您在五亭桥观赏洞下秋水的月亮,在二十四桥吟诵古人咏月的篇章,你必会像诗人一样发出一声感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实,皓皓明月,无私地普照九州,怎么会独宠扬州?那是因为在瘦西湖,多碧水,多杨柳,多芳树,多园林。水波清澄,柳烟迷蒙,芳林璀璨,楼阁精巧,如此典雅清丽的环境,自然是美月寻到最合适的舞台,将她的天资丽质一泻无余。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
        在我看来瘦西湖就像是一幅艺术盆景画,又仿佛是一座城市山林。她是大自然的展览馆。瘦西湖,她不像避暑山庄皇家宫殿那样宏伟,也不像寺庙道观宗教名山那样出世,更没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那样游客如织的拥挤。瘦西湖的山水,虽非天造地设,但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游乐赏玩。
         曾几何时,在梦里,一人独坐二十四桥边,仰望明月,猜想那月宫中美丽的嫦娥是否也在与我共享美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盛开在碗里的硬币

      ①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坐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神情。

      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进校旁的麻辣烫、过桥米线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望嘻笑。

      ③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币,就摆放在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金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一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身,慢慢地离开。

      ④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子,好奇之下,便跟了过去。女孩刚一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出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她,她又买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已经花尽,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少半。

      ⑤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她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了一眼路过的书店,眼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的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

      ⑥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一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为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成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

      ⑦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际遇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过,也曾嫉妒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使在如此的生活中,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

      ⑧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中那么多阴暗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巷深深

       ①橘黄色的光线透过窄窄的门楣斜射进来,撒满被岁月刻磨出条条裂痕的青石板路。一个小女孩儿就在一片橘黄里仰脸吹着肥皂泡,那般专注,那般执著。这是李云起油画中的小巷,如果说戴望舒的《雨巷》充满诗意和惆怅的话,这一条小巷则弥散着温馨,有了生动的模样,将站在它前面的我轻易带入一段沉默着的时光。

       ②记忆里也有这样一条小巷吧。

       ③沧桑着的屋檐,斑驳颓败的墙壁,静静的蛰伏在故乡的晨昏中,简洁而朴实地演绎着普通人的生活。

       ④走进巷子,便有一股淳朴的生活味儿迎面而来,从一个门楣到另一个门楣,从一个院落到另一个院落。邻里间经常串门,缺了油盐酱醋就向邻居来讨要,给的从不吝啬,往往将自家的瓶子递过去,用的也无须客气的说上一声谢谢。遇到天气不好,家里没人,晾在房顶上的粮食,自会有邻居穿了房檐过来帮助收好。孩子放学后没人看管,左右邻居也自然会帮着照看。小巷是民间的,也是世俗的,巷子里浓酽的民俗民风是故乡最真实的一面。

       ⑤巷子是安静的。粗壮的古槐和葳蕤着紫色花朵的梧桐点缀在小巷深处,就是在夏天的正午,也有一种自然的清凉和宜人的静谧。三两老人,在巷中摆出躺椅,有一搭没一搭的摇着蒲扇,用故土乡音拉着长长的家常,或讲着如小巷一样曲折的故事。言谈中,有着历尽世事沧桑后的宁静与淡远。有心灵手巧的女人,即便是在田里劳作了半天,中午也不肯歇息,扯一把竹凳坐在树阴下为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织毛衣,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靥,针线的穿梭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生活是如此的恬淡,如此的悠闲,让人不自觉地停驻匆匆的脚步,恍然以为生活原本就应该如此清宁。

       ⑥这份宁静通常会被奔跑其中的孩子们打破,分做两拨,男孩踢球,女孩踢毽子或者跳橡皮筋,吹肥皂泡的时候也是有的,不过大多是比赛着谁吹的更大,更多。卖糖瓜的人过来的时候,两拨会迅速并做一拨,团团围住,看着盛在竹篮中的糖瓜,谗猫一样。卖糖瓜的麻子便会用极具诱惑力的声调怂恿着我们,去找自己的父母要钱来买,我们偏不上当,聚在一起大喊“麻子谗,麻子奸,麻子的糖瓜是苦蛋,滚了油,和了面,回家一看成破烂”,然后,哄的一声散开,伴随着一阵阵的笑声,扑棱棱的穿过房檐,惊醒了栖息在梁间的燕子,惊跑了树叉中探头探脑张望的雀儿。

       ⑦某个午后或是黄昏,会有悠长的吆喝声在小巷响起。磨剪子戗菜刀补锅补盆的手艺人挑着担吆喝着从巷头串到巷尾,这是他们生活并施展手艺的最佳场所。只须喊上几嗓子,就会有上了岁数的大妈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颤巍巍地问道“磨剪子多少钱啊?”然后,把自己用钝了的刀剪收拾出来,看着手艺人将侵蚀在上面的风霜磨得飞快,再渐次磨出一片澄澈明亮的日子来。

       ⑧踩着小巷的晨昏长大,年节时的爆竹烟花,平素里的婚丧嫁娶,成长中的人来人往,小巷的流转岁月都镌刻在了青石板上,默默地承受着风霜的侵蚀,在日复一日悠长平淡的岁月里,折叠成一本散发着古旧暗香的书

       ⑨故乡来人说,巷子里的孩子有很多已经离开,如我一样,不再回来。小巷依然还在,纵横捭阖着故乡的历史,就那么固执地守侯着。便想,倘若记忆是一段横跨时间深海的桥,那么桥的尽头便是小巷了吧。深沉着吹皱的容颜,在时光的另一头静静地等我,等我在某一个倦了的时刻回家。

       ⑩于是,在橘黄色光线中打开小巷这本书,一页一页翻过,能听到辗转的心捻下栖荒了的魂牵梦绕,在风中,急切而笔直地飞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关于《草房子》的一些内容

    灿烂的美好感觉,开始时也许只缘于书中那明媚阳光下,金黄金黄的草房子。假如你和桑桑一起,坐在高高的软软的芦苇草的房顶上,眯着眼睛看明净的天空上,心爱的鸽子们一圈圈在飞翔……

    你会爱上《草房子》里的岁月,  《草房子》里的桑桑。你会听到他身边的故事,你会看见童年的天空下,弯弯的河水边,那一座座金黄金黄的草房子,正是一个个成长故事的灿烂底色。

    你将会认识秃鹤,桑桑的同学,那个十足的小秃子,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

    那天下大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分外亮,两位撑着红油纸伞的女孩,眼睛注视着他的头,在他的身后偷笑。笑声刺痛了秃鹤的自尊。而当恢复自信的秃鹤戴着洁白的帽子出现在夏日的油麻地时,孩子们又恶作剧地把他的帽子抢下,东挪西避地躲开秃鹤的苦苦紧追。阿恕把白色的帽子戴在了旗杆顶上那个圆溜溜的木疙瘩上。那天天空十分蓝,衬托得白帽子异常耀眼。

    于是秃鹤决定与大家对立,他开始不分冬夏强调自己的秃头。为学校争荣誉的汇操比赛,一心想顾全大局的班主任不让秃鹤出列。秃鹤执拗地加入了比赛,在进入最后一个高潮时,他在队伍中把帽子扔向远处,戏剧性地大光其头。在全场毫无节制的笑声里,学校蒙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他以独特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但也失去了所有同学的友谊,失落的秃鹤备觉孤独。学校参加汇演,有一个秃子伪军连长角色,演员不愿意出场,全校失望之余,秃鹤毅然挺身,精湛的表演,醒目的秃头,为学校夺回掌声雷动。演出后,秃鹤躲在大河边独自啜泣,发现他的孩子们也都哭了。平日里少年间的嬉戏嘲讽,无意中伤害着善良而敏感的心灵,而月光下的大河边,泪水纯净了友情和灵魂。

    你的同学中,或许也曾有过杜小康似的男生或女生,总是自命天鹅般的清高傲慢,用矜持的淡淡的表情,远远拉开自己和他人的距离。身在油麻地首富人家的男孩子杜小康,成为同龄人隐隐羡慕和嫉恨的对象。然而不幸的沉船事故,使杜家丧尽家产,父亲也因此重病,清高的杜小康只能离别校园,撑着小船带父亲四处求医。终于熬到能行走之时,心性骄傲的父亲,决心将沉没深水的财富和由它而带来的优越、自足与尊严,重新找回来。于是,春天父亲借线买下500只小鸭,横下心带着渴望量归校园的杜小康,远离故乡,远离人群,前往大芦苇荡,父子相依为命,开始了孤寂艰难的放鸭生活……

    残酷的生活,有时会洗涤一个人所有的骄傲和梦想。然而也正是在经历艰辛和磨难中,杜小康真正感到自己长大了,他告别了孤傲和脆弱,坚定而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秋天,短暂的巨大欣慰后,杜小康和父亲又一次被生活重创,父亲被命运彻底击垮,依然年幼的杜小康,倔强有力地撑着放鸭船,带着竹篮里仅有的5个淡青色鸭蛋,带着离别时对桑桑的承诺,回归到故乡……

    步入油麻地那片金黄金黄的草房子,去感受着那里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一点一点地感动着你,让你的心灵去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秃鹤、杜小康、秀气的纸月、桀骜的细马……更有聪慧的主人公桑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