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点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①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②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选自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阅读链接”

(1)、短文的第1自然段是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2)、对短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神态描写,说明他被冻僵的时间非常长。 B、这是对冻僵老战士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他的安详镇定,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3)、文中画线句子①是对军长的描写,表现了军长的;画线句子②是对军长的描写,表现了军长
(4)、对文中“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C、“怔”和“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军长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D、使读者体会到军长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在读这篇短文的时候,一幅幅动人画面依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概括为行军图、让马图、、发怒图、
(6)、下列对这篇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B、死者的表情泰然自若,作者在叙述这段故事时,也像死者的表情一样镇定自若,不缓不急。在死者出现时,叙述没有出现过分的惊讶,只是写一个警卫员以十分平静连贯的语气向军长作了简要汇报。 C、军长看到死者时,短文以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死者和军长两个人物。 D、短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短文运用衬托手法十分到位,军长的粗暴急躁反衬了军需处长的镇定自若,而军长把马让给伤员骑则又正面衬托了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北京的冬天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黄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肩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夜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他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欢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胖胖的,40来岁。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讲完,我老师的话刚完,我旁边的那个一直没得到机会的瘦个子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教室里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瘦男孩,而后又把目光对着老是。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静静地看着那个学生,笑道①:“好啊,你来量吧。”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黑板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翻了好几趟,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的话显然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表现欲,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一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他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小女孩已开始往黑板前跑了。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②。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③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子站起来:“老师,你把裤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老师听后开怀大笑,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裤腰带。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