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外国语学校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 , 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往事耳

鲁肃过寻阳

(2)、把甲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甲文是如何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的选文,完成小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帡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班级开展“宋韵历史名人传记”研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甲)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①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这首词是作者隐居颍州西湖时作。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丙)

材料一:台石使君属邕守,捐赢金①买其地,为辟荒径,植卉竹,结亭其间,……其在衢巷之亭岿然,爽垲②名之曰心远,盖取陶渊明人境结庐心远地偏之语,岁甲子竣工,属余为记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心远亭记》)

材料二:有遗予孤鹤者,养成驯扰,从人遂以名亭,良辰胜日,著屐曳杖,逍遥亭中。惟见孤鹤飞鸣舞啄,若解人意,抚而乐之,至忘昕夕,故虽吏事旁午③,胸臆无奇然。草亭闺寂,素影骗跹,月夜则积水空明,鹤声朗叨,无异山林间清致,岂非达人澄怀观道之一助乎!

(节选自《南宁府部艺文·孤鹤亭记》)

【注释】①:捐赢金:捐助经营所得的钱财。②爽垲:地势高而干燥。③旁午:交错,纷繁。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④子曰:“十室之邑 ,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①女:同“汝”,你。②奚:为什么。③十室之邑:十户人家的地方。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③适:往。④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徘徊。祗,恭敬。⑤《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⑥折中:调和取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