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锁定)苏教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第18课《口技》同步练习语文试题

请根据语境,把舒诗焕老人的话补充完整。

       现代著名的口技老人舒诗焕老人每每一起声,便引得数百只画眉纷纷响应,争相欢悦,雀跃不已,形成人鸟“共鸣”的奇异景象,现在舒老已年逾古稀,年老之后,舒老便萌发了将此口技传承下去的想法。他感叹地

说道:“,不能失传!”舒老说这话时,一脸严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人爱“海淘”

①大米、宝塔、中医……不少我们熟悉的“中国造”,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藏着外来基因,来自“海淘”。

②我们熟悉的小麦、牛、羊、马都源自西亚和中亚,被引进至少5000年。石榴原名叫“安石国的榴”,标明其伊朗基因。汉代,中国陆续引入首蓿、葡萄、芝麻、胡瓜等物种。菠菜和榨菜则是唐太宗时候从尼泊尔引入的。

③如果没有外国美食,我们的饭桌会单调许多;如果不曾引种外国植物,中国也养活不了数量庞大的人口。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中国。几十年后,番薯成了中国又一种主粮。同为晚明时期,中国从菲律宾引进了多种源自美洲的作物,比如玉米、花生、南瓜等,使得中国人口翻番。

④金庸在以宋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荚雄传》神雕侠侣》中多次写到人物食用花生、玉米的细节,出现知识性错误。可见,许多人对这些物种何时传入中国,知之不详。

⑤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

⑥水稻原产中国,但北宋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这种穗子长、不挑地的越南水稻很快成为中国的主粮,使宋朝出现了人口高峰和商业繁荣。

⑦造纸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创造,但唐朝中期进贡来的日本纸有蚕茧的光泽,国人未见唐宋时高丽纸为贡品,时称“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另外,日本的泥金画漆,还有贝壳嵌漆器,也令漆器祖源的中国人爱不释手。

⑧____

⑨元初,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其中,阿尼哥技艺精湛,1273年被任命为匠人总管,首都的寺观(如北京的白塔寺)多出其手。同受忽必烈重用的,还有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父子,他们建造了元大都的城墙。忽必烈还命阿拉伯人管星象和医疗,皇家医院全用阿拉伯医生。明初,朱棣从交趾网络人才16000名,建筑师阮安是最有名的一位。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殿,就是阮安主持监造的,北京的明代内城墙也是他的手笔。

       ⑩茫茫人海里,没有人是孤岛。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文明可以孤立地存在。与亚洲邻国的各种交流,是中国古代文明强大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交流将会更加多元和深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