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阅读《亚洲狮》,完成下面小题。

亚洲狮

①亚洲狮又称印度狮,仅产于印度西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种狮子。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身躯略小,体长1.2-1.7米,体重100-200千克。亚洲狮的雄狮不但脖子有长长的鬃毛,在它的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而且它的尾端球状毛也较大,亚洲狮雌性2岁半即可性成熟,雄性需4 岁,【它们每胎产2-3只幼狮,但幼狮死亡率较高,一般只成活1仔。幼狮3个月后便同母亲一起参加狩猎活动,需同母亲一起生活两年。】

       ②亚洲狮成群一起生活,也常集体捕食,但大多是母狮捕食,雄狮则坐享其成。它们由一头狮子将猎物赶到其他狮子的下风,然后一起扑向猎物。它们吃饱后需喝大量水,而亚洲狮生活的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很少,时常出现干旱,因此捕食后常需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水源。这种恶劣环境不但使亚洲狮饮水困难,就连它们的猎物也很少。幼仔成活率低也是饮水及食物不足所致。

       ③印度是一个传统的宗教国家,在宗教传说中狮子被视为“圣物”。即使狮子有时捕食家畜,但有着强烈宗教信仰的印度人,并没有对它们进行捕杀。因此,亚洲狮虽生存环境恶劣,但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它们一直很好地生活着,然而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亚洲狮也开始遭到了厄运。英国殖民者将猎杀亚洲狮视为一种娱乐。到1900年,在人类100年的捕杀之下,亚洲狮已经十分稀少,此时一些动物保护者开始宣布要保护亚洲狮,但仍有人偷偷进行捕杀。到1908年,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为了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绝,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从此亚洲狮在野外消失了。人们为了能让亚洲狮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又把它们放到了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并在这里建立了保护区。 目前,亚洲狮虽繁殖200多只,但由于它们全部是那13只祖先的后代,已经形成种族退化,极容易受疾病和基因的影响而导致全部灭绝。

(1)、亚洲狮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2)、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亚洲狮,人类实施哪些具体措施?

(3)、第一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说明的作用。

(4)、针对像亚洲狮这样的珍稀动物,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请至少写出三条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阅读理解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阅读《成全一棵树》,完成小题。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她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棵树苗,一拐一拐地走过来:“娘,把这棵小树也栽上吧!”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那孩子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腿就残疾了。孩子擎着那棵树苗,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要做的是一件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的事,但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长成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没有想过,也没有能力让这个孩子进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他的笑容就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⑨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着那几棵树,经常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小树,已经长得比别的树更茂盛、更挺拔。

⑩许多年以后,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⑪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儿子归来的消息使母亲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

⑫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那棵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抱住了母亲。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⑬他在老屋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坐到树下的青石板上,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秘密呢!”

⑭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知道你偷偷地喂那棵树啊!”

⑮他一下子怔住了。

⑯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⑰他明白了,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取材于凌可新《成全一棵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