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等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
在西方开始入侵的1853-1854年间,统治集团对于如何应付外来侵略意见分歧,莫衷一是。最终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
材料二:德国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曾断言:30年后日本会兴旺起来,中国会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