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评价检测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
【材料一】去年春节,英歌被冠以“中华战舞”之名迅速走红。今年春节,英歌不仅再次“出圈”,还顺利“出海”。国家级非遗普宁英歌在英国伦敦的“炸街”表演惊艳全球。
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广场舞蹈,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以普宁、潮阳、潮南等地最为盛行。每逢春节,英歌舞是潮汕“年味”最浓的民俗活动之一。从大年初一开始,不少英歌队到各村各户拜年,或沿街挨村游行表演,热闹非凡。
在潮汕,几乎每支英歌队都有风格独特的脸谱,大多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
作为英歌文化的主要代表,普宁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以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闻名。
女子英歌舞多取材于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在打法和脸谱上,女子英歌与男子英歌均有所不同。男子英歌在敲击槌的时候,一般起左手右脚或起右手左脚,女子英歌则是同手同脚。此外,男子英歌勾画脸谱较为夸张,女子英歌表演时以淡妆为主,额头上画有“火”的标志,有团结、巾帼不让须眉之意。
——选自《文旅之声》
【材料二】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潮汕地区的文旅订单量同比上涨114.5%;今年2月至今,英歌舞表演在某应用中的搜索量同比上涨破千倍。那么,英歌舞为什么能火出圈?
首先,英歌舞本身就是历经岁月淘洗的文化结晶。潮汕英歌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百多年发展史。英歌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表演气势豪壮,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非常契合春节主题。
其次,年轻人加入到英歌舞传承和创新中。据报道,不少英歌舞队员,都是90甚至00后。潮阳忠精英歌队教练井然表示,以前的英歌舞传承下来的招式.比较简单.后来他们创新了新阵法、新招式。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时代条件是社交网络。一朝触网天下知,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社交平台,有了短视频,一个地方的民俗活动,可以通过外地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手机镜头分分钟上网,隔着屏幕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一支舞蹈带动了一个地区出圈,爆火的英歌舞,其实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老实说,英歌舞并非一枝独秀,在更多地区,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待着适时化的开发。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有不少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深圳看到“山寨英歌”表演。视频画面显示,表演的队员们虽身着潮汕英歌服饰,但未画脸谱而以面具代替,手拿英歌棒随着节拍左右敲打,期间还在现场表演起了街舞,与含有南拳套路的传统潮汕英歌舞看起来大为不同。记者注意到,该表演队的旗号上写着“非遗英歌街舞文化周”。
但有网友表示,“这哪是潮汕英歌舞,一点激情都没有,英歌可是血气方刚,激情武斗的”,还有网友表示,“这是抹黑非遗文化”“可以模仿但不要毁灭”!
——选自公众号《这就是普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