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福州市2021年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测(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 ,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 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 , 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持分割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陈东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②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5)、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弈 , 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践阼,为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休深恨布,然曜竟止不入。孙皓即位,为侍中,常领左国史。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皓以问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箧中物耳。”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以嘲弄侵克、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衍过,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是岁凤凰二年也。曜因狱吏上辞曰:“囚昔见古历注所纪载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因寻控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乞垂哀省。”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而华核连上疏救曜,皓不许,遂诛曜,徒其家零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李翱书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①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 , 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安石性强忮 , 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初,安石训释《诗》《》《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注】①忮:zhì,刚愎。②儇:xuān,轻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照甫果得隽。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释】①王弇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