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迁太子中庶子。时蔡颖亦在东宫,性好博弈 , 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和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践阼,为博士祭酒。命曜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欲延曜侍讲,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事行多玷,惮曜侍讲儒士,又性精确,惧以古今警戒休意,固争不可。休深恨布,然曜竟止不入。孙皓即位,为侍中,常领左国史。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皓以问曜,曜答曰:“此人家筐箧中物耳。”又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又于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以嘲弄侵克、发摘私短以为欢。时有衍过,或误犯皓讳,辄见收缚,至于诛戮。曜以为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是岁凤凰二年也。曜因狱吏上辞曰:“囚昔见古历注所纪载多虚无,在书籍者亦复错谬。因寻控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乞垂哀省。”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而华核连上疏救曜,皓不许,遂诛曜,徒其家零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B、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口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C、囚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D、因寻按传/记考合异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纪/事尚未成/又见刘熙/所作释名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又作官职训及辩释名各一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弈,六博和围棋。前者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 B、博士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科举考试会试优秀者方可担任,位居于博士之首。 C、经义,“经”指儒家的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经书,“义”就是儒家经典的义理。 D、凤凰二年,以年号纪年。古代纪年方法另有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曜好学能文,深得信任。他曾承太了孙和之意,论说喜爱下棋的蔡颖;孙亮即位,撰《吴书》;孙休登基,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定各种书籍。 B、书曜忠于朝廷,性情耿直。韦曜任左国史,不承认所谓祥瑞感应,不愿将孙和事定名为“纪”,也没有按照孙皓的要求去侮辱诘责大臣们。 C、韦曜处事明察刚正,得罪权臣昏君。张布担心自己私通宠妾事败露,反对韦曜任侍讲;孙皓认为韦曜不尽忠主上,收捕韦曜投进监狱并最终杀了他。 D、韦曜专心学问,多有著述。他从小便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做太史令时,撰著《吴书》;在狱中还撰述了《洞纪》《官职训》《辩释名》等书。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人口,皆浇灌取尽。

②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 , 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②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 , 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③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④十一年,歙与盖延进玫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久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令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1”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裹,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