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1)、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2)、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3)、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5)、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举一反三
阅读《雪地里的迎春花》回答问题。
①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②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③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④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⑤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⑥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⑦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⑧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⑨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⑩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⑪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⑫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⑬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⑭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
⑮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⑯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⑰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⑱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挺住

       5月18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灾情最严重的蓥华镇救援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救灾现场!

       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民族的信心!

       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难不倒我们这个英雄的民族!

       当坚强的母亲临死前给怀里的孩子留下“宝贝,记住我爱你”这样的短信,当英雄的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死死挡住倒下的水泥板护佑身下的学生,当深埋废墟100时的幸存者被连姓名都不曾留下的志愿者用一双双血淋淋的大手托起,当人民子弟兵冒着生死危险突进一座座孤城、筑起一条条生命道路……我们眼前耸立的,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地震发生后的这些天里,我们每天都被无数的画面感动着。透过这真实的一幕幕,我们的耳畔响起的是这样的声音——

       孩子,别哭!母亲挺得住!

       汶川,别哭!中国难不倒!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地震无情人有情,党心紧系万民心。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工作,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从12午赶赴四川,温家宝总理一连5天奔波在灾区。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靠前指挥,一场抗击特大地震的攻坚战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挺立着一大批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过得硬的共产党员。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面前,始终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吹响了中国军人的冲锋号。在10方公里的重灾区,奋不顾身的救援官兵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疾进,疾进!突破,突破!抢救,抢救……正是他们的舍生忘死,让灾区的群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从98到抗击非典,从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每一次灾难降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会火山般迸发出来。地震后的每一天,灾区的人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流;在震后的残垣断壁中,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那带着希望小学的学生冲出震中的教师,那救了别人的孩子却顾不上救自己孩子的警察,那省下干粮留给邻居的工人,那互相搀扶逃出危险区的农民,以及全国各地数也数不清的志愿者、献血者、捐款捐物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并没有过分关注过他们,但正是他们,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用平凡而夺目的光束,汇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芒。

       灾难,不可避免;灾难,让我们在悲痛中更加坚强。

       正如俄罗斯新闻社在汶川地震后的一篇文章中所写到的那样: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

       我们记住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中国,挺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            ”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 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             , 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文学作品阅读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①这天,卢娜早早就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静一静,然后仔细盘点一下能卖出变现、弥补亏空的物资:她必须速速把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她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时新换的灯泡。

②那还是几个月前,店里来了一位省城的陌生顾客。他抽出书架上那本巨厚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好奇地问:“这部书去年刚上市,你一个民营书店怎么能进到货?”

③卢娜看他一眼,笑着说:“卖书人总有办法的,不要小看了老城的书店,这本书,本店已经卖出去一百多本了。”她不想告诉他,为了让明光书店第一时间进到最新最抢手的书,她动过很多脑筋。

④这位顾客总共拿了20多本书。等着卢娜清点的时间,他踱步走到店门外去,抬头朝着门楣上的招牌看,然后一字一顿念道:“明光书店!”又自言自语:“明光书店,这个名字,蛮好! 读书就是给人带来亮光的。”

⑤卢娜心里忽然被狠狠地剐了一下……

⑥她亲自为他把书捆好,再套上了一只大号的塑料袋,这样书不会折角。现在人工越来越贵,书店入不敷出,这些琐杂的事情,她常常都是自己做的。

⑦临走前,顾客和卢娜说道:“我从不网上购书,都在书店里买。我,想让书店活下去。”

⑧卢娜心里又是一震,一股电流从头顶瞬间传到脚底。店里暗下来,她走过去开灯,店里所有的灯都亮起来。不过,这几年,为了省电,她早已把所有的灯都换成了低瓦数的节能灯。

⑨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这家老区的书店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⑩那位顾客已走到门口,像是无心地转过身随口说一句:“书店的灯光好像暗了点,买书的人看不清书名。你看,能不能把灯光调亮一点?”

⑪或许是有所触动,卢娜在几天内就把墙上的壁灯、天花板上的筒灯,全都换了灯泡。但是几个月后的现在,看着刺眼的灯光和即将倒闭的店面,她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 她气呼呼地把灯关掉了!

⑫她连老公都没敢告诉,有人对她说新区大发展,老城肯定人心惶惶,要她早做打算……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

⑬“关店吧!”卢娜最终下了决心。

⑭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⑮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新区要办书店,准备资助明光书店了!

⑯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 她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 老公的工资也不用再贴补书店了!

⑰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新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 她要让明光书店的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⑱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

⑲卢娜眯起眼打量,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省城顾客! 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 书店亮了许多哦!”

⑳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卢娜下意识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㉑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㉒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过一天好日子。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你就不是你了。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做自己!”

㉓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的一下蹿上来,燃成了蓬金红色的火焰。

㉔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