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2020年小升初语文创新班招生考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近日,央视新闻、江南都市报、网易新闻、视听诸暨等多家媒体联合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警惕:“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时间不知不觉已进入冬季,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多类疾病肆虐的时候,而诺如病毒更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王者”病毒!这个“诺如病毒”,到底是何方妖孽?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最早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诺瓦克镇,它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它爆发的高峰期!

传播很迅速

●感染性极强,可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

●水源、食物、物品被诺如病毒污染都可传播感染

●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弥散,造成聚集性的疫情暴发

●易在学校、托幼机构、餐馆、养老院等人员聚集场所暴发疫情

症状很难受

●感染后48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还可能出现发烧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每天腹泻多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感染人群中,儿童患者多出现呕吐症状,成人患者则腹泻较多

病毒很难灭

●诺如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强、能耐低温、耐酸

●室温下在水、食物或环境中都能存活较长时间

●目前还没有针对诺如病毒的疫苗上市

●没有特效药物,抗生素对诺如病毒无效

    感染诺如病毒怎么办?

    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发烧就退烧,腹泻就止泻。大部分患者1-3天就会好转,所以家长也无须过于焦虑。

     1-3天就会出现好转,还要看医生吗?

    如果没有出现脱水症状,精神食欲都好,可以到医院口服补液盐;出现脱水症状(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儿童表现为啼哭无泪、异常瞌睡或烦躁),就得赶紧看医生。

    感染后,在家要怎么做?

    确诊后,从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须居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患者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者居家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应使用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而且要远离厨房,不要加工处理食物;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

(1)、诺如病毒的爆发高峰期在。其有三大特点:
(2)、判断下列关于诺如病毒的信息正误。

①诺如病毒最早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诺瓦克镇,它是一种引起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②脱水症状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儿童表现为啼哭无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③诺如病毒患者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因为此病毒可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

④针对诺如病毒,目前还没有疫苗,可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3)、昨天晚上开始,小明有呕吐、腹泻、发烧、头痛等症状,怀疑感染了诺如病毒,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奶奶说:“吃点退烧药和止泻药就好了,根本不用上医院。 B、爸爸说:“家里经常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妈妈说:“应使用自己独立的碗筷等生活用品,离厨房远一点。” D、老师说:“最好在家休息,不要去学校,避免传播给其他同学。”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shù  shǔ)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chéng  shèng)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huá  huà)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chǔ  chù)、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

阅读理解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暝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