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辽宁省本溪市、抚顺市、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现实版《少年派》湖泊探秘

      ①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梦幻的镜头,莫过于散发出淡蓝色荧光的夜晚:夜空下的海面像星空一样明亮,随着水面被轻轻搅动,蓝色的荧光从指缝中溢出。其实,这种景象不只出现在电影画面中,在现实世界中也有,只不过非常罕见。

      ②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湖,白天看起来与其他湖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晚上,湖水便会发出蓝幽幽的神秘光芒,令人惊诧不已。成千上万的游人在夜晚下到湖里游泳,浑身都被蓝色荧光包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蓝色世界中。

      ③有人怀疑湖水变蓝是因为湖里有放射性发光染料,对此,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吉普斯兰湖面积约10平方千米,如果把湖水全部染成蓝色,至少得用上万千克染料。另外,湖泊发光如果真是染料染成的,那么湖水肯定会有异味,水质也会受到影响。但从吉普斯兰湖的现状来看,它显然没有受到放射性发光染料的危害。

      ④还有人猜测说,湖水变蓝有可能是湖里生活着大量会发光的鱼。近年来,科学家确实培育出了一种发光宠物鱼,自然界也偶尔出现过一些会发光的鱼。不过,不管是宠物鱼还是自然界的发光鱼,它们的数量都很少,不可能在湖里大量繁殖。

      ⑤古普斯兰湖夜晚发光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湖水进行采样调查,专家终于发现,原来湖水中生活着﹣种发光生物﹣﹣夜光藻。

      ⑥夜光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夜晚发光的藻类生物。这种浮游生物在海洋中分布广泛,是甲藻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种类,其分类地位属于介核生物,因其异样的特性,故也被人们称作“夜光虫”。夜光藻有一个能轻微活动的触手,能将外界小型浮游植物或有机颗粒送入胞口内,在细胞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其细胞受刺激时会发光,尤其在夜晚的海面上荧光点点。因此,夜光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发光生物。这些夜光藻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皮球,但其个头极其微小,细胞直径仅为150至2000微米,再加上细胞壁透明,人们用肉眼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⑦吉普斯兰湖的湖水之所以会在夜晚发光,就是因为这种藻类生物以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从而将整个湖泊变成了夜光湖。尤其是当它们受到惊扰时,就会发出很亮的蓝光,但不分泌毒素,因此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它们这么做,是希望引起更强大的捕猎者的注意,从而帮助它们赶走入侵者。

      ⑧那么,以前夜光藻为何没能以如此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呢?相关专家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2008年,当地的林区发生大火,烧毁了不少森林。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夏季暴发了洪水,在水的冲刷下,大量富含营养的物质进入湖中,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再加上当年气温十分适合夜光藻繁殖,所以它们大肆“生儿育女”,很快将整个潮区占领。一到晚上,它们就集体发出亮光,使整个湖泊成为了蓝光闪烁的荧光湖。

      ⑨夜晚的吉普斯兰湖宛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梦幻场景一般:船身激起水面形成的一条条荧光带在星空下起伏晃动着,飞溅的浪花闪烁着荧光。仰望夜空,星斗漫天,一时恍惚,不知自己置身何处。

(1)、选文开头为什么描写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梦幻的镜头?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④两段说明的内容。

(3)、选文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⑧段中划线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5)、选出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

A、吉普斯兰湖一直发出蓝幽幽的神秘光芒,令人惊诧不已。 B、人们很难用肉眼发现夜光藻的存在,只是因为夜光藻的细胞壁透明。 C、夜光藻受到惊扰时会发出闪亮的蓝光,目的是想赶走更强大的捕猪者。 D、吉普斯兰湖之所以成为夜光湖,是因为夜光藻以罕见的密度出现在湖中。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 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我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台下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我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握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瞧催眠用上的极大喜悦,与泪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霎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的重要。心中渐渐清晰地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以读读到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事又怎样的父母,从懵懵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这座桥,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阅读孙友田的《剪不断的思念》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母亲去世了。终日陪伴她的那把剪刀,静静地躺在针线筐里,成了母亲的遗物,成了母亲一生勤劳的象征,给子女留下悠悠思念。

    ②母亲是位普通的妇女。她用那把普通的剪刀,剪裁一家人的衣帽鞋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夜深人静时,总有一阵阵剪刀的“嚓嚓”声催我入梦。她为全家剪碎了多少长夜和寒暑,直到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

    ③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却剪不断亲人对她的思念。

    ④母亲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乡里闻名,剪纸花的手艺也很精湛。不管是姑娘的花鞋和娃娃的帽花,她一看就会剪。剪刀在她手里像条水中的鱼,穿梭在流逝的时光中。左邻右舍的大闺女、小媳妇喊着“亲嫂子”、喊着“好婶子”央求她剪花样子。记得小时候,常看她端着针线筐儿坐在门口剪纸花。针线筐里放着一本少角没边的线装书,书里夹着她剪的花鸟虫鱼,一朵朵、一只只,无不鲜活可爱。一天,街上来个吹糖人的,挑着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糖稀,引得孩子们围上去买糖人。我不知母亲无钱,竟哭闹着也要买。母亲无奈,只好喊道:“吹糖人的,给俺孩子吹一个,俺用花样子跟你换。这不,都夹在这书本里,随你挑。”那吹糖人的果真过来挑了一副“喜鹊闹梅”,给我吹了一个“老鼠上灯台”。

    ⑤弟弟出生后,母亲的那把剪刀增加了一种功能: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记得有一次,我已上小学一年级,弟弟还没有上学。当时在外面剃头挑子剪一次头发要花两毛钱,按当时的物价,能买四只肉包子。看到我们俩头发长了,母亲就和我们商量:“这四毛钱给你们,每人两毛。叫我剪呢,省下钱来能买四只肉包子吃,不叫我剪呢,到外面剪去。就没有肉包子吃。”我还没有拿定注意,弟弟却马上决定吃肉包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两毛钱,脖子里围着一条白毛巾,老实地坐在母亲怀里,等待开剪。母亲拿起剪刀,在弟弟头上小心翼翼地剪起来,尽管她剪纸技术精湛,但毕竟不是理发师,另外剪纸和剪发是两码事。实在难为母亲了。她精益求精不断进行修改,完工之后,弟弟的头还是变成了一只“花菜瓜”。我在一旁忍不住笑,弟弟却满不在乎,他连镜子都不照一下,扯下毛巾,一溜小跑去买肉包子去了。

    ⑥我没有享受那一次特殊的母爱 , 至今后悔不已。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尚有团圆日,永诀再无相逢时。母亲去世,母爱已成史诗。再也看不见她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那“嚓嚓”的剪刀声……

    ⑧在母亲节那天夜里,我梦见那把剪刀已成为母亲的墓碑。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郧阳皮纸: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①历史上,郧阳曾经遍布造纸作坊,以生产工艺较简单的草纸、火纸为主。造纸规模比较庞大、生产工艺最繁琐、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批皮纸作坊,集中在汉江以南的郧县鲍峡镇和胡家营镇交界的石门沟和两河口,郧阳造纸术,特别是郧阳皮纸术,最初的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但工艺特征与历史所记载的东汉蔡伦造纸术一致,可以确定是蔡伦造纸术的继承。

       ②郧阳其他纸品的生产原料一般是稻草、麦秸或者山竹等,和它们不同的是皮纸的原料是韧性好的桑树皮、苎麻、檀树皮和构树皮。在当地有一句谚语:“先桑后檀,构皮没有好几年”,反映的是他们祖先寻找造纸原料的艰辛过程。苎麻虽然在郧阳分布很广,田边地头随处可见,但产量十分有限。桑树皮和檀树皮都是上好的皮纸生产原料,但它们生长都十分缓慢,一般不会大面积成林,所以一般也不使用。构树皮是被皮纸匠看好的一种造约原料。构树在郧阳分布广,数量大,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特别强。虽然构树皮比桑、檀皮的纤维韧性略差,但仍然不失为皮纸生产的高级原料。作为一种高档纸,皮纸除广泛用于中上层家庭生活使用外,还大量用于包装食糖、果品,更是民间契约的合格用纸。

       ③郧阳皮纸术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一是。郧阳皮纸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十分原始和传统的,这些与《东观汉记》、《后汉书•蔡伦传》等历史资料的记载完全一致。二是,自古至今,郧阳皮纸生产一直保持着纯粹的手工技艺。即使在电力充足的今天,像碾皮、打碓这样的工序,也拒绝使用现代机械和电力。三是。郧阳皮纸生产始终以家庭作坊为主。皮纸生产工艺极其繁琐,从原料料制作到生产出成品有72道工序,需要家庭所有成员上阵亲力亲为。虽然在20世纪下半叶曾经有过20余年的集体生产方式,但仍然没有脱离作坊生产的性质。

       ④郧阳皮纸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使用价值。造纸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现代工业化造纸完全取代了手工造纸的今天,郧阳皮纸术还完整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工艺特征,十分难得。郧阳皮纸术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文化传承,它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继承和延续,是我国传统造纸术遗留下来的一件“活化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另外,郧阳皮纸到目前为止,仍在医疗和丧葬方面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⑤但是目前,郧阳皮纸术已经处在高度濒危状态。全郧县现在只有六家皮纸生产作坊,其中两家作坊已经三年没有生产一张皮纸,还有四家在2011年也没有再生产。如今的老纸匠,均已年迈体衰,年轻人认为造纸的活太重太辛苦,且皮纸销路很窄,这些都是导致郧阳皮纸术濒危的原因。抢救郧阳皮纸术已是刻不容缓!

(选自《十堰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疼痛里开花

       ①阳光洒在光洁的路面上,清晨的空气里带着清新的味道,燕小鸥拖着长长的影子出现在街角,艰难地向前走着,一步,两步,腋下的双拐随着脚步发出轻微而短促的咯吱声。她的脸上出了一层细密的汗,在朝阳下闪着淡淡的光晕。

       ②每迈出一步,燕小鸥都会皱一下眉头,仿佛腿上的每一个关节都像是有针在攒刺。不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立刻舒展眉头,慢慢地走过去,那个身影正挥动着扫帚,清扫着路边的落叶。燕小鸥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响亮地打着招呼:“大爷您早!”扫地的大爷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看了看燕小鸥微微颤抖的腿,便过来扶她在路边坐下。

       ③两个人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坐在那里谁也没有说话,大爷满是风霜的脸上,一抹微笑如春风拂过无数山冈,于是条条沧桑的皱纹也生动起来。燕小鸥看得入了神,就像大爷看太阳看得入了神。当太阳转到一栋楼房的后面,斜斜地投过来一片影子,燕小鸥才拿起拐杖,大爷忙伸手搀她。站起来后,她说:“我休息好了,要回去了,别担心,我能走回去!”大爷用不变的微笑送她离开。

       ④走在回去的路上,燕小鸥才发现,今天又比昨天多走出了十步。她在心里默默地数着自己的脚步,从阴影走到阳光下,慢慢地没入街道转角处。而扫地的大爷也才收回目光,继续低头去扫那些不停飘落的叶片。

       ⑤这是在这条僻静的街上,每天清晨都会上演的一幕。

       ⑥等燕小鸥到了楼门前,我才从那边的小广场上跑过来,一边问:“今天怎么样?比昨天多走了多远?”一边背起她,她伏在我背上,手里提着拐杖,高兴地说:“多走了二十步!这条街快走出一小半了!”我说:“姑姑还在家里担心你呢!怕你摔倒!”她轻笑:“我妈就是事多,摔一下又能怎么了,谁学走路没经历过摔摔绊绊的?”

       ⑦十六岁的表妹,年初的时候一场事故,导致她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卧床三个月后,腿才渐渐恢复知觉,医生说,必须要自己锻炼走路。开始的时候,我背她下楼,她拄着双拐甚至一步都迈不出。可是即使如此,她也要坚持自己站在那里,几天之后,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满脸淌汗,可是却高兴得大叫。她渐渐地能慢慢拄拐行走,我也放了心,她自己练自己的,我去那边的小广场和一群大孩子踢球。

       ⑧可是有一天,燕小鸥就摔倒了,她没有喊我,只是想自己挣扎着站起来。可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她却难如登山,总是刚刚起身便复又跌倒。这个时候,扫大街的大爷便出现了,将她扶起。她腿上的血甚至渗透了裤子,可她没有哭,而是笑着向大爷道谢,大爷只是慈爱地笑着。她试着向回走,大爷并没有帮助她,只是用微笑鼓励她。

       ⑨那天回到家,姑姑一个劲儿地埋怨她,她看着妈妈帮她处理腿上摔破的地方,笑着说:“真好,我终于能体会到小时候学走路的感觉了!”

       ⑩那天以后,便总能在清晨的那个时间遇见扫地的大爷,就在前方不远处。每一次,燕小鸥都要走到大爷身边问候一声,然后再回头向家走。渐渐地,她发现,每天早晨,大爷的扫地的位置都会向前移动一段,这样她几乎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走一些。她觉得这个方法真好,把目标分割成眼前的一小段一小段,便不会觉得那么无望。

       ⑪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天深了的时候,燕小鸥已经能拄着拐在那条长长的街上轻松地走一个来回,而那张微笑的脸也每天如约出现。燕小鸥开始丢了拐走,仿佛一个重复的过程,那个大爷就那么陪着她一段一段地向前延伸着路程。第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燕小鸥已经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她说她要开始练习跑步。然后她说起那个老人,说他的微笑有一种穿透人心的感染力,是他帮着自己走过那么多的艰难。

       ⑫燕小鸥跑步的时候,我也跟着她一起慢跑,再到快跑,后来便是在那条街上跑上几个来回,每次经过那个大爷,我都同着燕小鸥一起和他打招呼,他则用不变的微笑迎着我们通红的脸。那半个冬天,那张笑脸也温暖了我的心境。

       ⑬后来,燕小鸥完全恢复,可是每天早晨跑步的习惯却保持了下来。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有一个早晨她回来后,对我说:“街上扫地的换人了,那个大爷退休了,回老家去了!我还没来得及和他好好说说话,还没来得及对他多说几声谢谢呢!”

       ⑭我说:“你摔倒疼痛的时候,不和大爷说,等他走了才想起要说话。其实,就算你说了,他也只能听你说,你还不知道吗?他年轻的时候服错了药,烧坏了声带,再也不能发出声音了!听说他受了不少的苦,可是从没沮丧过!”

       ⑮燕小鸥的眼里一下涌满了泪水。

       ⑯不过我们都相信,大爷的微笑永远不会改变,不管在哪里,不管经历怎样的事,都会一样的灿烂着。就像我小小的表妹,经历了那么多的疼痛,却从不说,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迎着那张温暖的笑脸。

阅读

罗圈腿的小猎狗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涛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