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16-2017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于蛛网,蛛搏之,为蜂所螫①坠地。俄顷,蛛鼓腹欲烈,徐行入草。蛛啮②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渐消,轻躁如故。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挼③芋梗傅④之则愈。

【注释】①螫(shì):蛰(zhē)的意思。即有毒腺的虫子(蜂、蝎等)刺人或动物。②啮(niè):咬。③挼(ruó):揉搓。④傅(fu):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庆州生子方虫            界:

为两段                  悉:

③岁以大穰                  大穰:

行人草                  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方为秋田之害

②旬日子方皆尽

(3)、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明傍不肯能够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免受虫害的原因。

(4)、从【甲】文中一句(用原文回答),可以看出害虫天敌不是第一次出现;【乙】文中聪明的蜘蛛用医好了。这两篇文章所写的神奇的自然现象,启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间天敌相克的特性,发挥中草药的功效,防治病虫害,治病救人,造福人类。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