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写作练习

写作。

 “写一篇游记”。作文的要求:“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邻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oW。

  “So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  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雾中。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阅读理解。

红蚂蚁(节选)

法布尔

    红蚂蚁的山寨建在那些废墟上。它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

    夏日的午后,红蚂蚁出征的队伍常映入我的眼帘,这支队伍大约有五六米长。当它们确信附近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荒草的枯叶中。

    终于,它们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儿女送给了强盗。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回去的情形。

    一次,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塘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落了,成了鱼的果腹美味。这一次,鱼叉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一一黑蚂蚁的婴儿。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有一天,我监视到红蚂蚁出征,进入了黑蚂蚁的家。我在红蚂蚁走过的路旁撒小石子做了记号,红蚂蚁战胜黑蚂蚁之后,便沿着那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了。我用叶子阻断了它们的路,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

    这证明它们与蜜蜂区别很大,它们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依然可以回到原来的家。

(选自《钓星星的小老鼠》)

阅读理解。

鸭儿饺子铺

    王羲(xī)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不到3年,在方圆百里内就颇(pō)有名气,于是他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宾客满堂。 偏偏这家饺子铺的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王羲之想访查个明白,便走进铺内。只见灶台上的大锅里,水烧得滚开,炉灶正靠着矮墙。此时,一个个包好的饺子接连不断地从矮墙那边扔过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锅中。

    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发现碗里的水饺好像在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至极,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他更觉得招牌上的字太不像样,便绕过矮墙,找到铺主。

    铺主是一位白发老妪(yù),正在擀(gǎn)皮包馅(xiàn) 捏(niē) 饺子,动作十分娴(xián)熟。只见老妪包好一个饺子,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过矮墙。王羲之惊诧(chà) 不已,急忙问道:“老人家,您这么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妪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副招牌呢?”老妪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啊!就说那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王義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王羲之从此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书法上还要狠下功夫才会大有作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书法,终于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