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材料三: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22个省、市与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

问题: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三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呈现在眼前的树叶,经“千锤百炼”,已“脱胎换骨”:高温煮、颜料染、刷子剥,一道道工序之后,它薄如蝉翼,柔软如布,不腐不烂,可存百年。再看叶面上的图画,或写实或写意,总让人意想不到:静谧的森林里,忽然跑来一只欢快的小鹿;一个人撑起一支长篙,向湖水更深处漫溯;两小无猜的纯真,一切竟在不言中……

   

    叶雕作品:水墨船家                    叶雕作品:童趣

——《人民日报》

材料二: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

材料三:

    2015年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