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玉林市容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①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②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③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④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⑤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⑥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⑦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⑧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⑨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1)、说说文章开篇的特点和好处。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事例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事例的具体作用。

(3)、赏析第④段的说理特色。

(4)、通读全篇,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的“这番道理”指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喜读易于接受,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警告的枪声

[美国]杰克·考克斯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致心神不宁。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一份渡轮工作引发的:冈纳已经收到大陆旅行合同,而彼得森多年来对这份夏天的工作一直梦寐以求。

       彼得森恶狠狠地摆脱掉心中的怒火,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海豹身上。作为一个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他娴熟而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亮晶晶的冰面。

       那只海豹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距离彼得森约100米远,已经在射程之内。但它紧靠冰块的边缘,如果彼得森不能一枪打中,它就有可能逃脱。身穿白色风雪服的彼得森在冰面上很隐蔽。他扭动身体,慢慢地把来复枪一英寸又一英寸往前推,将它架在宽宽的有黄铜底板的滑雪板上,枪上套着一个伪装用的小帆布网。他爬上一块冰,舒服地趴在冰角上。

       通过白色帆布网上的小孔,他沉着迅速地瞄准海豹头后部,扣下了扳机。只听见两声噼啪声,海豹一阵阵地痉挛,然后身体翻转,倒向了一侧。

       每年春天,岛上的男人都要出去捕海豹,这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捕猎的那几周里,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危险,但一直要干到刮起南风、慢慢增强的阳光开始融化冰块为止。因此,岛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因为悄悄跟踪海豹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浮冰正在漂走,结果导致送命。

       彼得森用绳索捆住海豹,把它拖向他那笨重的铁皮船。冰面已经破裂,他看见几块险象丛生的大冰块。他和岛上其他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待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

       前几年,一想到回家,彼得森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回家他就沮丧。他的父母亲非常指望他能得到渡轮合同,以便使家里生活好过一些。然而,就是冈纳这小子坏了这件好事。

       彼得森一肚子怒火,沿冰块的边缘慢慢走着。突然,他看见一个人正在跟踪一只海豹,是冈纳。

       彼得森是看到了冈纳戴的那条鲜艳的蓝围巾才认出冈纳的,那条围巾是自己的妹妹伯吉塔因为爱冈纳而为他织的。

       看到那条蓝围巾,彼得森好像被人抽打了一下。“你再也不能忍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头脑中对他说,“你忍了这么久,真是个傻瓜!”

       现在,一颗子弹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痛苦。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能知道是谁开的枪,有人被当成远处的海豹而被误杀的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彼得森在冰上站稳,再次眯着眼睛端平来复枪。现在他真正要猎杀,猎杀那个总是挡他路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冈纳的头部。

       枪声在冰上回响,彼得森立刻意识到没有射中。他看见冈纳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复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

       怎么回事?难道冈纳知道自己成为人靶了?彼得森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为自己所做的蠢事瑟瑟发抖。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图谋杀人罪?

       冈纳步履艰难地穿过凹凸不平的冰决朝他走来。彼得森对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人生变幻惊诧不已:不久前他还在悄悄地跟踪海豹,但过了一会儿他几乎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

       他曾在什么地方读过这样的报道:难道他自己——彼得森——不正是因妒忌而发疯了吗?“感谢上帝!”他喃喃自语,从未如此深刻体会过这些话。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等冈纳走过来。

       他能对冈纳说些什么呢?这是一次意外,或者他看见有东西在动,以为是海豹? 冈纳能相信他的话吗?他试图说话,可不知说什么好。

       “谢谢,彼得森!”冈纳大声喊道,“再晚一会儿,我就漂走了。我向四周一瞧,发现自己正在一块浮冰上,我险些没有跳过来。如果不是你鸣枪提醒,我就没命了。”

       冈纳走到彼得森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谢谢,彼得森,谢谢;冰块化得很快,你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伙计?”

       彼得森的蓝眼睛在雪镜后闪动:“是的,警告的枪声,冈纳。”他回过神来,伸出手:“它来得正是时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这棵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儿。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咱们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

    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照得葡萄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我看着盘子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泪水不知不觉地就流了出来,父爱无言啊!

    每次吃葡萄,无论我怎样劝说,父亲都不肯吃。他有一个堂皇的理由:怕酸。我拣了最紫的葡萄,送到他嘴边,强迫他吃,他拗不过,只好吃两颗,却立即做出酸得不可忍受的样子,绝不再吃。其实,父亲哪里是怕酸呀?他有高血压,为了控制血压,每天都要喝几口陈醋,而那已经熟透的葡萄,哪里还有一丝酸味?他是舍不得呀!

    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碧艾香蒲,牵挂了谁的端午

王洁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个夏天的生机。随着夏日一起被唤醒的,还有渐渐临近的端午节。赶在雨季到来前,勤恳的人家早已采摘好了艾草和粽叶,将艾草成捆束好,挂在中堂一侧,以示庄重。而粽叶则晾在厨房案板上,只等白净的糯米躺上,包裹成软糯可口的粽子了。

    屋外细雨飘飞,屋内把酒言欢,便是端午节的光景了。“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童谣一唱响,便意味着这一年走到了中间的当口,甜润可口的粽子似乎稍稍缓和了这半年来的忙碌,给人们小憩的机会。雨水滴檐,妇人们围坐在不大的厨房里,一边叙着家长里短,一边娴熟地将棕黄色的叶子团裹成瓷实的立体三角,用丝线绕上几匝……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

    说来包粽子这件事,常常是母亲一手包揽。许是她孩提时代对这一节日寄托着深深的情感,以至于成家之后,依旧热衷于操办此类琐碎而庄严的事。端午来临的前夜,她就忙碌了,第一步便是将粽叶浸入水中,泡过后的粽叶会变得温软,第二天又在沸水中重新洗过。其次就是将糯米泡上一夜,时间加上水的作用,次日的糯米便颗粒分明,色泽饱满。母亲对待包粽子一事的认真,从此便可见一斑。屋顶上方升起的袅袅炊烟,粽叶在沸水中翻覆的声响,在鸡鸣日升的清晨,都让人期待而激动。

    这种兴奋主要来自于母亲对我的宽容,允许幼年的我参与到包粽子这项神圣的工作中来。母亲说她同我一般年龄时早已能在厨房独当一面了,而那时的我却只能按图索骥,东施效颦,如今想来不免惭愧。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态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不仅如此,母亲还能在粽子上做出各种花样,精致的各类动物头像,妙趣横生。相比之下,我却是眼高手低的,糯米常常不听话地溜出粽叶,断掉的丝线,难以折叠的粽叶,都使我沮丧。这时候母亲就会一遍遍地耐心教导我,反复练习包粽子的动作……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所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午的暑气溜进闷热的厨房,母亲一边用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将落的汗水,一边在红彤彤的灶火前坐定。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长时间的水煮,我便在咕噜不停的水声中焦急等待。四五个小时之后,眼看着日落西山,在众人期待中出锅的粽子,自带着夏目的燥热。它要求每一个人耐心地剥开那厚重的衣衫,第一口先尝那糯米的软,深入进去,再细品豆沙、红枣的甜……

    又是一年端午节,如今就着仲夏的初阳细说从头,不免感慨。想起去年还趁着端午节回了一趟老家,同叔叔婶婶们围坐少时的厨房里包粽子,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条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只觉岁月匆匆,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两代人对时令更迭的情分,更多的是母亲对我们这群游历在外的孩子们深沉的牵挂。每每端午过后离家,母亲总会精挑选塞一大包粽子让我带上,说是留着路上吃。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许是年岁的增长让我愈发煽情,但此生母女一场已是上苍恩赐,与其说我痴恋粽子的甜糯,不如说是痴恋故土,和母亲的疼爱。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撇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可只有记忆中的粽香飘远,带回到那片热土,让我感受久违的温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想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散巷归令,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带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成。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段

话说“雾”和“霾”

    ①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现象增多,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准确地讲,雾和霾从气象角度看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品,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

    ③霾与雾、云不一样,与睛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约1-2微米,它是肉眼看不到的飘浮在空中的颗粒物。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所以也称“灰霾”,雾的颜色则是乳白色或青白色。

    ④从视觉上,雾和霾都会让能见度变差。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雾需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雾会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大雾天气多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各月均可能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⑤从污染角度来看,雾和霾差别很大,霾约等于空气污染,雾不等于空气污染。雾的微观成分为水,当夜间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水汽饱和时出现的雾一般都是干净的。而霾中飘浮的颗粒物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6%,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如果雾是在霾的基础上出现,这个雾往往是“脏雾”,也就是以的颗粒物为凝结核,小水滴包裹在外面形成的雾。

    ⑥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等天气现象,都是受浮游在空中的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因此容易混同,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目前华北地区多是雾和霾混合出现,夜间以雾为主,白天以霾为主。在雾和霾混合的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又会转化为硫酸盐,形成新的PM2.5粒子,既加重了霾,又提供了更多雾的凝结核,这种“二次转化”使雾和霾源源不断地产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掉头费

    ①周末,赵伟开车进山里找人办事,跑了半天,到了一个村子,一问,才发现跑错路了。赵伟急着掉头,然而这是条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小道,往前开了很长一段路,还是找不到可以掉头的地方。

    ②前面有户人家,院门开着,从门口看过去,院子不算小,掉头应该问题不大。赵伟不由得动起了心思,往前开的话,不知道还得跑多远才能找到掉头的地方,何不把车开进院子里掉头算了?

    ③院子里站着个白胡子老人,赵伟把车停下来,对老人一说,老头爽朗地笑了 :“不就是掉个头吗,有什么不可以?小伙子你尽管开进来 。”

    ④道过谢,赵伟启动车子,把车子开到了院子里。院子两边堆放了不少杂物,留下的空间其实并不是很大,掉头就得小心翼翼了。于是赵伟停下车,拿起半瓶矿泉水,拧开盖子咕噜咕噜一口气灌了下去,随手把水瓶一扔,全神贯注开起车来。

    ⑤赵伟的技术很好,在他的调弄下,车子顺利地掉过了头。就在这时,老头走了过来,“嘭”的一声把院门给关上了!

    ⑥赵伟一踩刹车,探出头来,吃惊地问老人这是要做什么。老头冲着赵伟伸出了手 :“掉头费五十块,给钱吧。”

    ⑦什么?赵伟又急又气:“不就是借用你的院子掉个头嘛,怎么就要五十块钱?再说我还是征得你的同意才进来的,没进来的时候和颜悦色,掉过头立马黑脸了,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好说歹说,老头就是不松口。

    ⑧赵伟也火了,掏出电话准备报警。老人两手叉腰站在那里,说 :“报吧!不管怎么着,这个掉头费你必须得给!这是私人住宅,进来掉头就必须给钱,不给钱就甭想出这个门!”

    ⑨赵伟傻眼了:打电话报警吧,这里偏远,警察起码得要一个小时后才能赶到,调解的时候再一番扯皮,天知道要多久才能完事?他还要赶时间去办事呢,可不能跟这缺德的老人一直在这儿耗着。也罢,这老人咱惹不起,就当花钱买个教训算了。

    ⑩赵伟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摸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狠狠地往地上一扔,说道 :“算你狠,借个地儿掉个头收费五十块,让我永生难忘。我现在给你钱了,你快把门给我打开 ,你这地儿我一秒也不想待了!”

    ⑪老人捡起钱,打开了大门。赵伟慢慢把车开了出来,正要加速而去,老人突然跑了过来,一抬手,从开着的车窗里扔了什么东西进去 ,“啪”的一声落在副驾驶的座位上,赵伟扭头一看,居然是自己扔的矿泉水瓶,里面装着的,是一张团成一团的五十块钞票 !

    ⑫老人说:“钱是你刚给的掉头费,别以为俺老汉是个贪财的人。矿泉水瓶是你随手扔在我家院子里的,也一并物归原主。去年我的老伴儿在赶集回来的路上,一辆车快速从她身边开过,轧在一个不知是谁扔下的矿泉水瓶上,把瓶盖儿给弹了出来,刚好打在我老伴儿的眼睛上,让她失去了一只眼睛。小伙子做人千万别忘了公德心,我今天这样做 ,只是想让你长个记性,开车的时候不要随意往窗外扔东西,因为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