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多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押题试卷(2)
小宁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祥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小斌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
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 射出速度v(m/s) | 射出仰角θ | 射出距离(水平距离)s(m) |
1 | 5 | 30° | 2.9 |
2 | 10 | 30° | 9.5 |
3 | 10 | 45° | 10.8 |
4 | 10 | 60° | 9.1 |
5 | 15 | 30° | 20.7 |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blank#}1{#/blank#}三组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blank#}2{#/blank#}一定时,物体{#blank#}3{#/blank#}越大,射出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祥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blank#}4{#/blank#}三组的实验数据,能得出:射出仰角θ为{#blank#}5{#/blank#}时,物体射出距离最远;
(3)小斌认为要使(2)中的结论更可靠,还需要完善实验方案,你认为小样还能做的改进是:{#blank#}6{#/blank#}。
A.选择射出仰角为45°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选择射出仰角为45°附近不同角度多次实验
C.选择不同的射出速度,在射出仰角为45°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表一:甲液体,初温20℃
实验序号 | 温度(℃) | 质量(克) |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分钟) |
1 | 20.2 | 20 | 0.2 | 5 |
2 | 20.4 | 20 | 0.4 | 10 |
3 | 20.8 | 20 | 0.8 | 20 |
表二:乙液体,初温20℃
实验序号 | 温度(℃) | 质量(克) |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分钟) |
4 | 20.4 | 20 | 0.4 | 5 |
5 | 20.8 | 20 | 0.8 | 10 |
6 | 21.6 | 20 | 1.6 | 20 |
(1)实验中相同规格的两试管放在同一个加热器中的目的是:控制两种液体单位时间内{#blank#}1{#/blank#};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blank#}2{#/blank#}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中数据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lank#}3{#/blank#};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4(或3与5)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blank#}4{#/blank#}。并可以发现{#blank#}5{#/blank#}液体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甲”或“乙”);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blank#}6{#/blank#}是一个定值;
(5)小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甲、乙液体中选出了适合的冷却液,但对该冷却液的所需质量没有把握,因此在未更换加热器的前提下,继续实验,记录数据在表三中:
表三:冷却液,初温20℃
实验序号 | 7 | 8 | 9 | 10 | 11 | 12 |
质量(千克) | 0.05 | 0.10 | 0.20 | 0.50 | 1.00 | 2.00 |
升高温度(℃) | 0.160 | 0.080 | 0.040 | 0.016 | 0.008 | 0.004 |
加热时间(分钟)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若发动机每秒释放出的热量是红外加热器的800倍,正常工作时这种冷却液10分钟内温度变化量应低于1.6℃,根据表三的数据可以推测出,发动机的冷却液质量m的范围是{#blank#}7{#/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