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5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冷冰冰的继父

赵再年

    ①穷山沟里的娃娃常青把大学录取通知单看了两遍,又塞回到枕底下。大学对他来说似乎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母亲在外屋操持着什么,这些天母亲明显地憔悴了,那是愁的啊!“唉……”母亲的叹息声,隔着薄薄的门帘传了进来,常青知道,她在等继父的消息。

    ②这些天,母亲一直在为常青借学费,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在这个十年九旱的山旮旯里,“穷”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魔,借钱谈何容易?常青实在不忍心母亲天天去求人,早上他对母亲说,他不想上大学了,明天要上城里打工去。母亲怔了一下,就眼巴巴地望着继父。继父停下手里的活儿,说:“午饭别等我,你们吃。”背着手走了。

    ③对继父,常青不抱什么希望,因为这些天,继父对他上大学的反应就像他手里摆弄的石头,冷冰冰的。常青是15岁那年,随母亲嫁过来的,他知道母亲之所以嫁给这个男人,就是想让他继续读书,好有出息。这使常青心里常常有种含屈受辱的感觉,甚至对继父也有种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敌意。从那时起常青就抱定一个念头:读书,有出息后把母亲接出去。平日常青住校,只有放寒暑假才回家住上一阵子,面对这个黑瘦、沉默寡言的男人,他的心也像一块石头一样,冷冰冰的。

    ④起风了,狗叫了,院门“咣当”一响,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继父回来了。常青下意识地直起了耳朵。“回来了?”母亲问。“哎。”“吃了没?”“没。”接着是碗筷的声音,“这是5000元,给娃上学用吧。”“你找谁借的?”母亲惊喜地问。“矿上,我找他们一说,他们挺痛快,就借了。”“他叔,这钱咱不能借,快给人送回去。”“咋送?字据都立了,干半年,也值。”“他叔,我们娘儿俩不值得你这样,常青爹,就是死在那儿的。”母亲哭了。常青用被子蒙住了头,泪水涌了出来。

    ⑤第二天一大早,常青和继父出了家门,继父在前,他在后。五里外是个岔路口,继父要从另一条路到矿上去。继父停下说:“出门在外,照顾好自个儿,安顿好,给你娘来封信,别让她惦记着。”常青心底突然间涌起许多话,可话到嘴边,却什么都没说出来。继父冲他挥挥手就顺着山坡走下去了。常青突然觉得他的背驼得好厉害。

    ⑥常青走出了一段路,无意间回望了一眼,却见继父竟站在他们分手的地方一动不动地望着他。常青的眼睛模糊了,他忙回头,用衣袖狠狠地抹了一下,加快了脚步。

    ⑦常青到校,第一天就给家里写了封信,开头他写道:爸妈,天气凉了,二老多保重身体……

(选自微型小说集《一时暖身,一世暖身》)

(1)、文章第一节写“这些天母亲明显地憔悴了,那是愁的啊!”,读完全文,请概括母亲“愁”的原因有哪些。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狠狠”的理解。

常青的眼睛模糊了,他忙回头,用衣袖狠狠地抹了一下,加快了脚步。

(3)、文中的“常青”起初对继父心存“敌意”,联系课文,说说他为什么会这样?

(4)、结合全文,说说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段的文章。完成小题。

再见,爸爸

和菜头

    今天父亲下葬。

    电话在周一上午9点打来,我在上班的路上。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祈祷过,我幻想过,我甚至在街头尽可能避开一切花圈店、寿衣店。但是没有用,电话在周一上午响起,那不是家人会来电的时间。

    我乘最早一班飞机回到昆明,进了家,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张黑白照片。他严肃地看着我,像是在问:为什么又被老师留堂了?在过去十年间,他是客厅里坐在轮椅上的一道背影,无声隐没在电视节目斑斓的光影之中。现在,他成为了某种以蜡烛、青香、鲜花为食的存在,终于转过脸来和我对视。

    父亲生于1937年,属牛,白族。家在怒江地区松柏乡,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是上大学的话,他会是村寨中一名出色的猎手。他的第一站非常遥远。因为是修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他才毕业就被征召入伍,前往新疆戈壁中的核物理研究所。记得他说过,新兵从西安集结出发,坐在闷罐列车里一路西行。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去哪里,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还有多久。只知道每次下车休息的时候,景色越来越荒凉。最后,竟然举目望去四野无人。父亲说,有一次见到一根电线杆,上面还留有工人的油泥手印。那是进入戈壁之后唯一一次见到有人类活动过的迹象,于是他抱着电线杆失声痛哭。

    父亲从来不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在三十九岁那年有了我,我是头生子。我出生不久,父亲就把我带去了戈壁,说是不放心母亲带。从此,他和我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他到内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在武汉,在北京,在西安,月台上多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军官,一边肩膀上趴着一个皮猴一样的男孩子,另一边肩膀上挂着他喝奶用的奶粉、煤油炉。父亲回忆说,每次他去买票的时候,就让我在一边守着行李。每次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我死死守住行李,对周围叔叔阿姨的逗弄不假辞色,寸步不离,宛若忠狗。

    我见过父亲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我叔父去世,他哭着说自己对弟弟不够好,小时候骗弟弟去晒豆子的席子上,眼睁睁看着叔父跌跤。原因也很简单,他觉得奶奶爱叔叔远甚于爱他。第二次是因为我,在初中的的时候,满身出现紫癜,他以为我受了核辐射,得了白血病。我被送去陆军总医院血检,他站在走廊一角向隅而泣,他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全都看到了。

    他不知道其实我记得,那一天他冲进幼儿园,抱起三岁的我,冲到乌什塔拉小红山基地的四层楼顶,让我看蘑菇云在山那边升起。然后跳进楼里,让我看冲击波到来时疯狂震颤的窗户玻璃。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给予了我对北方最早的记忆。让我在很多年前就相信,我一定会回到北方,再次看见雪花洒落在我的棉袄上。终于有一天,大雪在北京纷纷扬扬撒下。唯一的区别是我身上是自己买的羽绒衫,不是他一针一线为我缝的小棉袄。

    父亲不会知道这一切,我们已经有十年不曾说过话。

我有许多理由不喜欢父亲。我不喜欢他性格中的柔软和悲观,我不喜欢他陷入人生低谷便不再起身,我不喜欢他沉溺于酒精和电视节目,对一切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我不喜欢他所有的放弃。我们争吵,我们敌视,我们分开了许久不见,我们再次相逢时无话可说。父亲默许了我的一切胡闹,他强烈地批评了我的每一样人生选择,却在我工作十一年后辞职离开国企做个北漂时不发一言。他沉默如磐石,我变动如流水。而无论是磐石还是流水,从史前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时间之雨如何冲刷,从来寂静无言。

    也许,我的批评是对的,父亲这一生中随波逐流,从未争取过任何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可是,我并不曾如他那样在丛林里做一名猎手,带着猎犬交错出击,追击五十公里直至野猪倒地毙命。所以,我也无法理解一名十九岁的山民突然被运送到戈壁时内心的震撼,对命运的敬畏,以及把返回家乡作为执念的想法。在我们最亲近的时候,他带我踏遍基地周围的山岭,教我认识每一种植物和每一种求生的方法。那是记忆里他最快乐的时光,看着我一个人攀上绝壁,是他最骄傲的时刻。“那是我儿子”,我听见他在山脚下大声对同事说。

    在整整七天里,我没有落过一滴眼泪。我朋友告诉我说,她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对自己父亲过世没有任何情绪的流露,如同操作一个具体的项目,入土为安,一切得体而妥当。一直到了很久之后,她在北京城里开着车,突然有那么一个时刻,在某个街角,悲伤毫无征兆悄然袭来,一下子把她打得粉碎。她一脚刹车,一个人在车里失声痛哭。

    爸爸,我在等着那个街角。

(摘自《读者》2016年第5期,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么?

    ③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④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 , 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注释】①结中肠:内心郁结、难过。②义往:这里指女儿出嫁,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说是“义往”。③事姑贻我忧:(女儿以后)须侍奉婆婆,这令我担忧不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①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来上最后一课吧!”

    ②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③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④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⑤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⑥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⑦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⑧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⑨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唯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去占领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段留错言的电话录音

马付才

    ①大学毕业后奔波了很久,我也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看到很多同学都欢天喜地去上班了,焦虑的我,开始把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迁怒到了父亲身上。我气愤地指责父亲一点儿用没有,就知道整天喝酒,根本就不关心我。那么窝囊,什么忙都帮不上我。

    ②面对我没大没小的指责,父亲大发雷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生这么大气。我也毫不示弱,这么多天来早就憋了一团火,现在,父亲的态度只不过是帮我拧开了气门芯而已。我对父亲没头没脑地大吼了一顿之后,就扔下他头也不回地从家里搬了出去。

    ③在离家不远的另外一个城市里,我租了一间七八平米的小房子,然后马不停蹄地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一点儿用都没有的父亲,我根本就指望不上,未来的一切我只能依靠自己了。游走在飘满落叶的陌生城市里,我想起了因病过早去世的母亲,不禁流下泪来。如果母亲仍然活在世上,我就有人惦记,有人关爱了。

    ④一天,我去商店买了一箱方便面,准备做未来一个星期的口粮。正垂头丧气地抱着那箱方便面往租住的小屋走,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我上大学时睡在下铺的同学,关系处得最要好的哥们儿。他兴奋的一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说:“嘿,小子,毕业后玩失踪呀,怎么连个手机也不买呀,我打电话到你家里,伯父说他也正满世界地找你哩。”我惨笑道:“你看我这穷酸得饭钱都没有了,哪儿还有钱去买手机呀?”想起他说我父亲正在满世界地找我,我有点儿疑惑,他会满世界的去找我吗?

    ⑤根据同学提供的就业信息,工作很快有了眉目,有家公司答应录用我。晚上,我拉着同学下馆子,一定要用手中剩余不多的钱请他撮一顿。

    ⑥我俩都醉了,相互搀扶着走在昏黄的路灯下。我忽然想应该把我的喜悦分享给我的女朋友。我曾经发誓,如果我找不到工作,就绝不跟她联系。我对同学说:“把你的手机拿来让我用用,我要打电话。”我那个同学边掏手机边问:“给谁打电话?”我说:“废话,这时候还能给谁,当然是我最亲爱的人了!”我接过他的手机,可是两眼发昏,那一串按键总是被我按错,我把手机递给他,头脑依然清醒地说:“我喝高了,你替我拨她的号码。”

    ⑦我的女朋友是我们上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下铺的兄弟对我俩的关系了如指掌,也知道她家的联系方式。他按下了一串号码,然后把手机递给了我。

    ⑧电话通了,那边却没有人接,我正疑惑,这么晚了她能上哪儿去?电话那端却传来了系统录音提示的声音:“你好,这是录音电话,有事请留言。”什么时候她家的电话开通了录音功能?我按照系统的提示说明,借着酒意,对着手机声音温柔地说:“你好吗?是不是还没睡?不用担心,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天气就要变凉了,出门的时候记着要多加些衣服,你不知道这些天我是多么地想你,可咱们在一起时我还曾没心没肺地和你吵。希望你能原谅我,这些天我总是梦见你,你不知道我是多么想立刻见到你啊!”

    ⑨我一边说,一边偷偷地看着我的那个同学,我怕说出什么肉麻的话来让他见笑。可是,奇怪的是,以往总是嘻嘻哈哈的他,此时却安安静静地看着我,没有一点儿嘲笑我的意思。我慌忙把电话挂上了。

    ⑩想不到,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父亲却来到了我租住的那间小屋。在他身后,跟着我的那位同学。

    ⑪父亲见到我眼泪就出来了。我的那位同学说,听你昨晚的电话留言说得那么煽情,当时我都感动了。伯父说昨晚回家听了你的留言,根据来电显示打了我的手机,想不到他连夜拦了个车就跑来看你了。

    ⑫我莫名其妙,怎么,昨晚我的留言不是给了我的女朋友?我疑惑地看了父亲一眼,却分明看到他脸上布满沧桑,稀疏的头发里夹杂着丝丝白发。父亲是那样的憔悴,半个多月不见,他分明衰老了许多。我突然明白了,昨晚,我告诉同学说要打给最亲爱的人,我想的是女朋友,他想的却是父亲呀!

    ⑬父亲又是高兴,又是流泪,说:“儿子,爸对不起你,爸老了,不中用了!你找工作的事,我只会着急,却一点儿也帮不上你。我不该整天喝闷酒,总想着你去世的妈妈。爸知道你想我,可爸更想你呀。你离家出走的这些天,爸每天都在四处寻找你,爸知道你会给我打电话的,怕错过了你的电话,就开通了‘来电显示’和‘录音’功能,这不,爸一接到你的电话,就立刻来看你了。”

    ⑭我什么都明白了,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里,父子俩抱头痛哭

    ⑮我那个留错了言的电话,就这样很快融化了横亘在我和父亲之间的坚冰。然而,我不敢跟父亲说明电话里那段留言的真相。

    ⑯后来,业务上的事让我经常天南海北地跑,父亲总在家里守着那个电话,电话的“来电显示”和“录音留言”功能,他一直没有取消。父亲说,他怕错过任何有关我的信息。那一段留错了言的电话录音,父亲一直都舍不得删去。他说,每当想我的时候,他就把我那段电话留言再放一遍听听……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阅读理解

【丙】茶遇

苏沧桑

或许,我是恨茶的。

我分不清茶的种类。除了爱喝的龙井、铁观音、茉莉花茶,其他即使国色天香,我也分不清它们谁是谁,更分不清真假。不管青的、绿的、白的、花的,我只看重水是否清亮,气是否香,滋味是否与我的口舌投缘,却从不想它们的高低贵贱,说实话,也记不住。

然而,这个春天有点不一样。邂逅一种叫“安顶云雾”的茶,茶对于我,从高不可攀忽然变成了一种“家常”。

富春江南畔,有一个叫“里山”的小镇,600米的安顶山上,种着漫山遍野的茶。从山脚颠簸盘旋而上,新开的山路仍是碎石黄泥,有一种小时候到乡下走亲戚的感觉。想,到这样的山顶采茶,得有多难。山顶倒是平整,蓝天白云下,清新的空气里,散落着茶树和采茶的人。正是中午时分,有些采茶人已经围坐在地上吃饭,五六个小菜就摆在地上,不见荤腥。仔细看,清一色的中年女子,脸庞红且黑,与遮阳的头巾帽子模糊成了一片。又想,这些女子,大多从外地来,从清晨一直站到傍晚,也就采几斤茶,挣百来块钱,该有多难。

这么想,就觉得这茶的不易,还没有喝到,已然觉得珍贵了。难怪此地民间有“一叶茶七粒米”的说法。

正午时分,山顶一间炒茶的屋子,飘出浓郁的炒茶香。刚采的茶叶,在大竹篾上晾着。用手捧一把凑近鼻子,能闻到一股植物的浓郁清香,又有一种花的浓香,眼前浮现带着露珠的森林。闻一捧新茶,像在闻一座森林的味道,太奇怪了。我们即将喝到的茶,就是从不远的茶树上采来,在这个屋子里炒好,和高山上的泉水,一起来到杯子里,简单直接,一清二白。

一杯茶递了过来。透明的玻璃杯,透彻的泉水,透绿的新茶,瞬间,犹如泉水叮咚响起。从农家人的手里接过这杯茶,不是接过茶,而是接过了叫做“高山流水”的一段音乐,接过了落入尘世间的满满一杯阳光。

一缕热气袅袅飘进鼻孔,我狠狠打了一个喷嚏后,轻轻喝了一口茶。茶不是从杯子里,而是从泉直接流进嘴里。

桌子底下,大黄狗趴着,屋子里,柴灶火烧着。没有茶道,没有古乐,没有人喋喋不休地介绍,也没有人问我是否懂茶,更没有人卖弄他懂茶。也没有沙发,只有木棚子,木板凳,上了清漆的木桌子。农家小店的婆婆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舀起存在石缸里的泉水给我们洗手。

此刻,群山寂静。我和茶,还有竹林,茶树,即将开完的油菜花,微风和细雨,三两好友,都围坐在一起喝茶,一起闲聊。雨丝飘到我额上,凉凉的,我想这是它跟我说的话。风吹过来,头发拂在脸上,痒痒的,我想,这是风和头发在跟我聊天。有一阵,我背转身,趴在木棚的木窗上,将头埋在胳膊里,眯上眼打盹,我想,这是我的心想静静和它们说说话。

雨丝继续落下来,四周安静如亘古。午饭过后,我们重新泡上一杯茶,都懒懒的。我又将头埋在胳膊里,眯上眼,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下午两点,我要赶火车,去外地赴一场梨花笔会。我有点不想走。今天这茶,简单,透明,家常,绊住了我的脚步,还有心。心觉得,这茶,才是茶的真味道,是寻常日子该有的味道。

赶火车时,行李沉重,我仍然把安顶云雾茶带上了。飞奔的高铁上,我给即将见面的朋友们发短信:给你们带了一点点茶,是今天山顶采的,炒的。

我想象着他们是否会和我一样,喝着茶时,也有喝泉水的感觉,听音乐的感觉,回到老家的感觉,被遗落在世外桃源的感觉。

(摘自《杭州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