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j】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然而,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却将都城迁到了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有利于(    )
A、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抵御蒙古族侵扰 C、稳定明成祖的统治地位 D、强化对北方管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在此转销至南亚、中东地区;明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相继开展对华贸易;至明末清初,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在欧洲,中国陶瓷是贵族才有实力享用的;到了清代,各国通过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来进口中国陶瓷。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的专家指出,早期的贸易瓷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纹饰为主,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中外贸易瓷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互动。

——摘编自《明清贸易瓷见证中外文化互动》

材料二:在18世纪,中国瓷业虽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也相当惊人。在很短时间内,西方就找到了高岭土和瓷石资源,造高温窑,开发新配方,开创了新技术和纹饰风格。1704年和1756年,欧洲先后研制出两种前所未有的釉色:普鲁士蓝和蓬巴杜玫瑰红,创立出一种强烈、新颖的色彩感受。18世纪以来,瓷器业迎合了新兴中产阶级,并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此开拓了新市场。陶瓷开始成为中产阶级的收藏品。瓷器也作为珍品,出口到欧洲列强迅速扩张的殖民地,其中以英国殖民地最多,向美国的出口贸易变得更为重要。欧洲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观念与做法,使制瓷业实现了批量化、精细化发展。这些几千年来都未曾改变的中国传统瓷器业竟然在短短一个世纪中对于整个欧洲产生了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它转变了欧洲经济及文化遗产,至今仍是一份不朽的传世之宝。

——摘编自《18世纪后期全球青花瓷热急降温——西方瓷打败中国瓷》

 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一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材料三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来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