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蒙古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将科幻定义为“关注科技进步对人类影响的文学分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

该如何避免陷入“我们会一直如此生存”的盲目乐观,或者“反正灾难终将到来”的盲目消极?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挑战?人类疆界不断拓展,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科幻探讨的重要议题。

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选自《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新华社)

材料二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即使在北美市场,《流浪地球》排片率也在节节攀升。《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中国电影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影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已久,《流浪地球》填补了多年来观众的期待。可以说,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征程。相比同期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较为轻松戏谑的戏剧类型,《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导演郭帆的硬科幻电影,正是建立在看似冷峻、冷酷、冷漠的科学理性基础上,对人类生命和宇宙法则进行的审慎思考。原著作者刘慈欣独特的具有东方式思考的文本,为《流浪地球》提供了宝贵的阐释空间,赋予这部作品与传统好莱坞商业科幻大片截然不同又弥足珍贵的中国科幻的精神气质

相较于文学作品的理性和疏离,电影《流浪地球》增加了更多现实关注,增加了人性温暖与守望相助。电影也将叙事集中在刹车时代后期和逃逸时代开始阶段,也就是“木星引力危机”。这样的改编使得电影作品在视觉景观上更加集中地呈现地下城、地球发动机、环境灾难、星际空间站和木星景观等神奇景观,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这部电影以情感救赎为核心,对小说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大幅改编。在电影中,“流浪地球”的美学意象实际上变成了英雄主义式的“拯救地球”,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流浪地球》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电影里的家国情怀,不仅局限于一家一国,而是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选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社)

材料三 4年筹备时间,100年编年史设计,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多件道具制作……《流浪地球》背后的这些数字,令很多被好莱坞大片“熏陶”多年的中外观众感叹:中国电影工业竟在不经意间达到如此高度。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目新月异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美国科技新闻网站“临界点”表示,随着中国进军科幻大片,期待看到这个国家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才能带入全球市场。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未来感,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能够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选自《科学大观园》2019年3月上)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不能说明《流浪地球》的“中国科幻的精神气质”内涵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借助刘慈欣小说中东方式思考,使得电影对人类生命和宇宙法思考有了阐释的空间,赋予与西方商业大片截然不同的特质。 B、《流浪地球》运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和拯救世界,倡导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体现了独特的思想和价值。 C、《流浪地球》的成功,基于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和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电影行业快速发展,使得在北美的排片率节节攀升,远超《疯狂的外星人》。 D、《流浪地球》将中国式情感与人类普遍的性的融合,同时将其拓展到来人类乃至宇宙的关怀上,同时其题材与叙事,完全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戏剧性特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人类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这迫切需要科幻作家担起责任,聚焦于“人”,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B、《流浪地球》选择深沉的题材和宏大的叙事,改变了轻松戏谑戏剧风格,满足了观众多年的对科幻片的期待。 C、《流浪地球》的成功,既得益于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但也是“恰巧”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相遇的结果,可谓“生”逢其时。 D、《流浪地球》的中着落时间这一细节,让国外媒体产生了丰富想象,认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后来者”的身份,就要改变了。
(3)、刘慈欣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请简要分析其这样说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遇到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焦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坦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客观上正造成书法社会交流功能的退化,带来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汉字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实施,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联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名,并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摘编自张西流《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孩子抓起》)

材料二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就像当年毛笔和纸张取代了刻刀和木简一样。

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形成了’独特的象形方块字。在手写汉字被逐渐淡忘的过程中,由汉字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史哲知识和信息,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知识,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哲学。

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量的减少带来了识字量的下降及提笔忘字几率的增加。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

(摘编自佚名《提笔忘字,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材料三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逾八成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应当承认,新技术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权利”,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俄罗斯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汉字是文化的根,是滋养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摘编自郭立场《不要让汉字沦落为“失落的文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人们想得知信息而不能,容易陷入恐慌状态。如今,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整合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使信息再无时空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主动或被动地接触“爆炸”的信息“碎片”。

    我们有太多的媒介资源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制造速度早已超过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于是信息的“冗余”伴随着媒介的飞速更新悄然产生。它给当代人造成的困扰比之信息困乏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息以排山倒海、无限量递增的速度把现代人淹没,一个信息严重超载的不可承受之重的时代正在开启。当人们以有限的精力不断地“超支”处理无限的信息时,注意力难免会被分散。注意力的稀缺是信息过剩时代的必然产物。信息的严重过载,而人们精力的有限,这就导致每个人都想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从而不断确保自己能够跟得上这个“分”新“秒”异的时代步伐——而这一切,就意味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

    无论是严肃深阅读还是碎片化浅阅读都是读者的自主选择,但当一种阅读方式逐渐流行甚至泛滥的时候,便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评价。碎片化阅读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存在的意义价值:它单位信息量大,内容题材丰富多样,耗时少,效率高,可以使人们轻松获取大量信息。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或网络电子终端,海量信息便唾手可得,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它可以快捷、及时、交互、充分地将零碎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尤其适合当下空余时间渐趋零散化的大众的需求。这些是传统纸质严肃深阅读很难具备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时代阅读新风尚。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碎片化阅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它让我们注意力涣散,形成思维惰性,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历史感逐渐消退。

    王蒙曾感慨:“虽然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讨论、思维变得普泛化、浅薄化、零碎化、快餐化,成了无中心、无目标、无深思熟虑的‘三无’浏览。”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一个社会的常态阅读方式时,或许我们该思考的是:究竟是我们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与知识获取,还是碎片化阅读从根本上绑架了我们?

材料三:

    碎片化阅读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但又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多元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这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果用户为了特定目的而不断延展阅读领域,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所获信息也可汇聚成深度的认识。

    对习惯于借助电子媒介进行阅读的人来说,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不断提高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和信息协同等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要让他们知道电子深读的意义、策略、方法、路径,养成将浅阅读信息予以系统整理与标记进而深入思考的习惯,或者让他们能够基于浅阅读顺利转向深入的电子或纸本阅读。因此,要促进碎片化阅读走向深入,书刊出版传播就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走融合媒体发展之路:由平媒或网上推荐试读,引向纸质或电子深读,然后走向网络分享与共读,促进更广泛、更深入的全民阅读与文化生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刚过去的2018年12月,许多中国女性的朋友圈都被故宫文创推出的六色口红刷了屏。每只口红的外壳上装饰着皇家刺绣、古董家具或仙鹅等图案,其灵感就来自于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文物。故宫口红上线仅4天,买家就将10万多只口红抢购一空。这让“故宫”不再仅仅是历史厚重的博物馆,更成为深受青年喜爱的时是品牌。

    事实上,故宫的文创产品早已不是第一次成为“网红”和“爆款”。自2013年起,故宫文创和故宫淘宝就不断开发各类“爆款”文创产品,如“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朝珠式耳机等,一次次地抓住了年轻人追求独特与个性的心理,每每推出的文创产品均大受欢迎。

    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推动了博物馆文创的进一步发展,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符合自己文化调性、具有自身展品特点的文化产品。2018年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上,首都博物馆开发出“文具系列”“家居生活系列”“旅行系列”三个主题的现代衍生品,让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这些清宫美物围绕。

    此外,国际著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开始登录中国。2018年7月1日,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千里之外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同时也为国内博物馆做好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思路。

(2019年1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简要流程

材料三:

    博物馆自身人才从数量到专业广度通常具有局限性,台北“故宫”的经验显示,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是高效提升文创产品质量的关键。

    台北“故宫”通过举办各类公共活动,广泛向社会公众征集创意,陆续开发了“翠玉白菜伞”“‘朕知道了’纸胶带”“冰山一角袜”等广为人知的产品。此外,还开展诸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习营”之类的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让社会公众亲近故宫文化,愿意深入了解博物馆,另一方面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源参与公共博物馆文化创意的积极性,使文创元素更加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故宫”没有在内部设置部门或保留常设的文创团队,而是外聘设计师团队开展工作。台北“故宫”要求合作团队与其进行时长半年左右的沟通磨合,团队成员共同接受培训,互相交流心得,使外聘设计师提升对院藏文物的认识,特别是对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入了解,确保之后的产品开发得以事半功倍。这一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经由专业设计师与文博专家的知识互补和思维碰撞带来的“1+1>2”合作的效果,容易设计出具有时代冲击力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

    在完成创意设计以及产品生产之后,所有经审核的产品即进入营销环节,台北“故宫”文创产品的营销在本土主要依靠委托承销渠道,包括员工消费合作社、台湾手工业推广中心,台北“故宫”馆内的专卖店等类型。而通过品牌授权商渠道,台北“故宫”则实现了营销范围的大幅扩张:首先与代理商建立合作与代理关系,再通过代理商的专业营销渠道销售“故宫”文创产品,例如,通过与法蓝瓷公司(Franz)的合作,台北“故害”的大量文创产品得以在遍布全球的数千家法蓝瓷经营网店中销售。

(吴静《两岸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模式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自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以“papi酱”为代表的自媒体人拿到高额的融资开始,自媒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但实际上,经过市场的不断筛选与淘汰,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规模增速并不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自媒体人在30岁以下,且接近五成的自媒体为兼职运营。然而,在自媒体新奇、酷炫的外表背后,自媒体人的营收其实普遍不高。数据显示,超过七成自媒体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仅一成自媒体人月营收超过1万元。

    (摘编自新华网《每个人的麦克风﹣﹣数读自媒体发展特征与趋势》2017年4月12日)

材料二:

    在“只认钱”的逻辑驱使下,有多少自媒体走上了玩火自焚的不归路?动起“打家劫舍”的念头,以发布负面信息为要挟,敲诈勒索收取企业“保护费”;把“拿钱办事”的恶习发挥到极致,什么样的软文都写,什么样的硬广都接,只问报酬不问是非;大搞“瞒天过海”,以院长、专家自居,虚设医学成果和养生误区借机卖假货;贪吃“人血馒头”,为扬名立万不惜“消费悲情”“消费逝者”;掘金“人性丑陋”,大肆渲染明星绯闻隐私……从“二更食堂”公众号永久关停,到“暴走漫画”被判道歉和赔偿,为了所谓“流量”“点击”“打赏”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人民网《唯利是图的自媒体可以休矣》2018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互联网APP客户端自媒体平台作者对增值服务的接受度

   

    (摘编自《2016年自媒体平台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国家网信办先后约谈腾讯、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已经依法依规全网处置了“唐纳德说”、“傅首尔”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又对今日头条、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理解监管逻辑,坚守信仰和道德准则,坚持对某类资产说“不”,非常不易,但非常重要。大浪淘沙之下,“可能会错过一些暴富的机会,可能会错过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是这样能走得更长远。”

    (摘编自万珮《自媒体行业去泡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吴功正

    ①《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红楼梦》以日常的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分道扬镳,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

    ②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曹雪芹正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来设计情节的波澜。

    ③日常的生活描写,使《红楼梦》能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的面貌,这是它的长处。但是,也有它的短处,如果不精心安排,没有情节的波澜、漩涡,就势必会平淡寡味,无法吸引人。曹雪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使《红楼梦》的情节获得了独特性。

    ④《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这种铺垫,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有层次感。我们不妨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三回)为例,作些分析说明。

    ⑤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对于荣国府的封建家长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于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馆的教师爷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史湘云劝他:“该常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谈讲讲些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肮脏了你经济学问的人。”矛盾双方的这些言和行都发生在三十三回前,作为伏笔深深地埋藏着。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一方偏不就范,双方冲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势在必然。这就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分准备。当经过大大小小的火力侦察和互相摩擦后,对立的矛盾就必然会激化到诉诸武力。这样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义上讲,有社会必然性;就故事发展的角度看,有情节必然性。

    ⑥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云是雨的征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层次,文学作品也是同理。金钏儿投井,雨春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迭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入扣,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进入非如此即不可的境地。再从贾政对贾宝玉的神色变化看也很有层次。初见时——“原本无气”,平波展镜;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遑遽,“应对不如往日”,语失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澜起波;偏巧这时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浪头逐涌起来了;这时又碰上贾环的告状,构陷之词,中伤之言,犹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在贾宝玉的“大逆不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贾政的神色变成——“面如金纸”“眼都红了”。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怒火冲开脑门简直要掀掉房顶,于是一声断喝,一阵板子如雨点似地落了,矛盾激化了,高潮形成了。这样的高潮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发上去。倘若没有这些层次,贾政一开始见到贾宝玉,沉下脸来,捋起袖子就打,就于事不存,无理缺据了。

    ⑦        。当贾宝玉被喝禁在边厅上时,他料到挨打是事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倘若贾母闻声赶到,电闪雷鸣也就顷刻风息浪平,高潮也就形成不了。高明的曹雪芹为了让叛逆与卫道的矛盾激化成必然,就利用偶然性的事件来触发。一是整天转前绕后,陪伴左右,又机灵又贴身的小厮焙茗,偏偏这时不见影踪,倘若他在这里的话,早就一溜烟到里面报告去了。二是正当贾宝玉如坐针毡,无人可找之际,恰巧遇到个老妈子,这该有人报信了,可是,这老妈子偏偏是个聋子,把“要紧”听成“跳井”,将“小厮”说成“小事”,把贾宝玉急得如热锅蚂蚁。这都是偶然性的事件,但是这种偶然性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马克思在《致路·库格曼》中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红楼梦》在这方面也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