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光明):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新浪):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2011年8月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教育部2013年2月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当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

    2015年秋季新学期,经教育部审核的书法教材首次走进课堂。全国各地共81家出版社陆续开展书法教材研发,最终11家出版社的教材通过审核。新版书法教材在封面醒目地印着“教育部审定2014”的圆形图标,书名统一为《书法练习指导(实验)》。

(以上综合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等媒体)

材料二:

图表1教师所在学段书法课开设情况统计

图表2: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图表3:书法课教师胜任教学情况

××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底)

材料三:

记者:在您看来,造成书法教育不能真正进入课堂的原因为何?

卢中南(全国政协委员):阻碍书法教育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应试压力,在这种重压之下,不少学校的书法教育依然是个空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2015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是否能够使得书法课不再受到“排挤”,成为引领甚至“倒逼”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的“指挥棒”,的确令人期待。

(中国文明网  2016年3月9日)

记者:请问目前我们中小学书法教育面临哪些困难?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目前不少学校没有按教育部要求开书法课,主要瓶颈是缺少书法教师。除了补充专职和兼职书法教师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好好培养语文老师,让他们教语文之外还能教好书法。

苏士澍(全国政协常委):这几年中国书协、教育部一起做了一个“翰墨薪传工程”,对中小学书法师资进行培训。此外还要改进师范教育,以前就是中央美院培养书法老师,一年不过十几个,现在是200所大学都招。

记者:推动书法教育发展,中国书协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设想?

苏士澍:书法教育一定要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现在我们打开IPAD或者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练书法,非常便捷。在这方面,未来还要加大投入,创新思维,深入开发我们的汉字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书协参与的书法教师“国培计划”预计在未来5年内培养7000名书法教师,为书法教育全面铺开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还准备举办一些展览,通过展览推动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

郭振有:我们希望把教育系统和中国书协系统两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培训中小学书法老师、成立中小学书法实验学校等方面,双方能共同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提高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

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

(人民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人民日报发文悼念包括金庸、李咏在内的8位艺术家,网友:文化殇秋

    11月1日早上7点多,人民日报发文悼念包括金庸、李咏在内的8名艺术大师,其余6位分别是师胜杰、布仁巴雅尔、朱旭、单田芳、常宝华和盛中国。他们,或用纸笔书写侠义豪情,或用话筒传递欢乐幽默,或用表演塑造悲喜人生……他们,是一代人的回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的武侠小说铭刻着他的青春,也安放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闭目在话筒丛中,我肯定特安详”

——20年前《幸运52》开播,留着卷发的主持人李咏以其诙谐幽默的风格走进大众视野。

    “相声是替老百姓说话的”

——常宝华9岁登台表演,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相声事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在单田芳的身后,留下的是6000余小时长的评书和“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美名。

    “太阳月亮星星就是吉祥的一家”

——布仁巴雅尔的代表作《吉祥三宝》是写给女儿3岁生日的作品,随后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温暖的家庭场面和浓郁的蒙古族情调深受观众喜爱。

(摘编自网上资料)

材料二:金庸宗师气概像极了一灯大师

    一位94岁,且已淡出江湖的老者,以传统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他的远逝该算是喜丧了,应该点起红蜡烛,为老人送行。然而,何以他的背影,仍痛楚了我们的灵魂?

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从此,万丈豪情浪掷九天,千军万马零落成泥。他让我们的想象有多辉煌,留下的黑洞就有多无望。他曾书写过的五千年英雄肝胆九万里古道热肠,从此唯余字里行间。

    上个世纪,就是在80年代的复旦。在宿舍里,我们初识金庸的文字,如饮狂泉,在宿舍里击鼓传花般传阅,通宵达旦,血脉贲张。

    很快,到报社做了文化记者和编辑,还忍不住约人写金庸读后,更忍不住自己操刀改写,还记得有这样几句:

    他们并不津津乐道武功的一招一式,也不深究故事情节的合理与否。那么究意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曾经或依然自视甚高的知识分子呢?是那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无望情爱?是那种一剑在手、四顾茫茫的孤傲与寂寞?抑或是那种抑强扶弱、大义凛然的干云豪气?……

    一众平庸平俗的人生,从此被金庸的魔杖点亮。那一段闪闪发亮的青春,有几个名字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最沉甸甸的一位,就是金庸。

    实在沉迷到不能自拔,便在90年代初,和几位同好一起编撰了《武侠小说鉴赏大典》。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写信请求金庸担纲顾问,老先生居然慨然应允,还帮我们题写了书名。见到他时,则已是十年之后,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咖啡厅——老爷子儒雅谦和,一派宗师气概,不似令狐冲,而像极了一灯大师。

    当时,我们向金庸讨教他所理解的“侠”,老爷子一字一顿:“思想家中,我最推崇孟子,推崇至大至刚的大丈夫气概。所谓浩然之气,就是侠气,就是性情中人。”

    见面不谈金大侠,纵读诗书也枉然。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影响了一代国人。比如马云创业时所纠集的18罗汉,几乎都迷金庸。马云念念不忘其间“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甚至将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

    那时,性情中人,成了一代人相互间的最高评价。“侠之大者”,也成了无数人的毕生追求。

    “传一曲地老天荒,共一生水远山高”;“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

    这样的精神滋养,早已化入一代阅读者的血液与骨髓。

    久矣不读金庸了。但目光常会不经意地落在书架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5本金庸,它们都在,霎时,心中便一片澄明,十分妥帖。

    唉,俱往矣。大师的凋零,让我们重温那些凝固在上个世纪的背影,在感动中,更有孤独。感谢金庸的长寿,让他的生命韧成了一根飘忽的丝线,串起两个世纪的侠胆义胆,让我们踏实到了现在。

(网文,有删改)

材料三:金庸先生走了,他的江湖仍在

    很多人喜欢喊金庸先生为“金大侠”,其实金庸先生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称其为“金大侠”,不仅仅是其塑造了一大批大侠形象,还因为其骨头里流淌着侠义之血。

    除了小说家,金庸先生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报人。尽管很多读者都是通过武侠小说而认识和喜欢金庸的,但他本人却更认可“报人”的身份。金庸先生写了30多年的社论,有统计表明他亲笔撰写了几千篇社论。在他的社论里,可以看到士大夫气质,可以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

    由其社论出发看小说,由其报人身份出发看小说家身份,其实有着一致性。金庸曾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侠是侠义,是正直,是理想,这是他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小说创作时,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当然,他的小说并不是机械的“价值正确”,而是有着极其高超的表达技巧。在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精湛文笔表达深邃思想,这才是金庸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

    侠在深处,与士相通。佥庸先生最重要的身份其实是士人,是知识分子。捧起金庸先生的小说,你会爱不释手,因其语言精美、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放下金庸先生的小说,你会久久难忘,因其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有棱有角、有滋有味——郭靖有情有义,令狐冲重情重义……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他的小说是有神的,有魂的。曾经有多少人读着金庸小说,梦想行侠仗义。他的小说,不仅仅是好看,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一种文人小说。

(网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小题。

材料一:

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燥、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的运动量不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认为运动量不足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他们的运动量,占用了他们的运动时间。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父母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父母不愿听孩子说话。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的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二: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数据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

    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家庭与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生病少,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摘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 赶超美国同龄人》,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非洲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他们热切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将为中非友好团结合作指明新方向,把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科摩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塞义德·穆罕默德说,他期待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提出非中合作新举措,特别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科摩罗“2030新兴国家”战略对接,助力科摩罗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也为非中实现合作共赢提供新动力。

    喀麦隆广播电视台记者阿舒·西奥多细数中国在喀麦隆的民生投资:“中国政府援建的会议大厦,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农村饮用水井,农村太阳能电站……不仅直接改善民生,也将先进的技术带到喀麦隆。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伙伴。”他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将开启非中关系新征程。

(摘编自王云松等《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

材料二: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经落下帷幕。根据峰会达成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成果,下一步,中国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机遇。“一带一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次非洲国家也热烈响应,积极参与,进一步壮大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力量和声势。中国将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奉行开放透明包容,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同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深挖合作潜力,推动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战略沟通协作,同发展中国家共迎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振兴迎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时代挑战。中国将牢记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使命,同发展中国家密切沟通,加强战略合作,切实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共同利益和集体诉求。

    第三,继续大力推动“两个构建”,与发展中国家共担使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携手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光明日报》2018年9月7日)

材料三:

    俄罗斯《星火》周刊网站9月3日发表题为《非洲的头号朋友》的文章称,中国成为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下,非洲已经开放和正在建设的工业园达到100个,这个过程不断加快,其本质是与全球统一体系的接轨。

    文章称,非洲50多个国家几乎都有中国的努力成果。如今在北京峰会上,人们在广而告之的发展计划中看到了贯穿整个大洲的物流系统。公路不是造福一个国家,而是把许多国家连接起来。同时,正在兴起的产业获得了线路清晰的物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一直为非洲提供帮助,但整个系统的利益是共享的,其中也有中方一份。所有人都清楚这个利益,并对其进行讨论和修正。

    结果,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奇观——中国人完成了西方殖民者未能实现的壮举。

    对一个普通西方人来说,非洲意味着什么呢?文章认为,是灾难、疾病、贫穷、落后、政变、部落争斗和难民。对中国来说,非洲又是什么呢——看看上面就行了。在中国眼中,非洲完全不同,这不是童话,而是现实。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9月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接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根据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40余单,司机日收入约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降到十几单,有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光明日报》)

    材料二:

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8%和9.3%;有35%的被访者希望运营公司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车辆有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有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

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

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遭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

    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 这无疑增加了使用者的寻车难度。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盲道上,甚至直接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摘编自王海亮《四成人每天至少骑1次共享单车》,《北京晨报》)

    材料三:

    没有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出行难题;有了共享单车,交通秩序问题又惹人烦。“我国从‘自行车王国’转而进入汽车社会后,自行车的行车与停车空间被小汽车大量侵占,骑车出行的连续性、舒适性大打折扣。”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说。共享单车登陆、抢滩,短短一年,全国已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30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注册用户超1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考虑到仍有不少大城市的远郊区县和中小城市尚未普及,规模增势一时恐难削减。目前,不少单车平台都建立了信用积分体系。如果有些市民总是不文明骑车,那么在注册时使用的信息可能被锁定拉入“黑名单”,不允许使用共享单车。专家建议,可以将其与政府主导的“信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奖惩联动。

(摘编自刘志强《共享单车,如何骑得又稳又远?》,《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