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理解

敲掉不要的李子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看到短文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两个问题)
(2)、本文共86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大约为分钟。
(3)、本文发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六月初 B、七月初 C、八月初 D、九月初
(4)、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
A、李子太多,采摘太辛苦 B、想等李子的收购价涨上去 C、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 D、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
(5)、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时的两种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
(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邻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啊,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