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光时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请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4)、请你谈谈第⑦段画线句子给你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现在也是童年

陈祖芬

    ①十来岁的时候,我想把全世界的童话书都买下来。

    ②那时我有多少钱呢?我没有零花钱,没有压岁钱。不过,我从来没想到我是没有钱的,我只以为我是有钱的。因为,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我考一个五分,妈妈就会给我五角钱。那时候,考试是五分制,两分是不及格,五分就是优秀。如果我得到两三个五分,妈妈就会给我两三个五角钱。一个拥有两三个五角钱的人,那是怎样的有钱啊!我拿上钱调头就往书亭跑,激动万分地看着一本本童话书,想着怎么买回“全世界”。或许,谁也想不通五角钱怎么能买下全世界?能,当然能。因为我心目中的全世界,就是这个小书亭,而且是这个小书亭里的童话书。

    ③我每次把“全世界”买下来,读完,就放在小衣柜里。我年年买童话,可是我的“全世界”一直没怎么增加。怎么回事?对了,总有同学跟我借书。借的时候说好要还的,后来就忘了还我了,后来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被什么人借走的。或许,书都跑进我的身体里,化进我的身体里了

    ④中学的时候,我常常生病在家,一个人躺在床上。那时候,没有电视,只能痴痴地望着斑驳的天花板。我在斑驳间看出无穷的图案,小仙女、小天使、小公主,还有森林、城堡、宫殿。美丽的、梦幻的故事天天在那里发生,我的“全世界”搬到了我家天花板上:天花板上的世界,把我的病床生涯,变得无边无际地绚丽。有童话的地方,就有美丽。

    ⑤童话是一条河,点点浪花跳动着智慧与真情;童话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着缤纷的诗趣与美丽;童话是一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我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

    ⑥我喜欢洋娃娃,妈妈用布包上棉花再画上眼睛鼻子,给我做了一个。我上高二的时候还抱着这个娃娃去学校,后来就被批评了:你想想,你已经是高二学生了,怎么还这么幼稚,还抱着布娃娃上学?

    ⑦幼稚的双胞胎姐妹,叫做:天真。人长大了,就不可以天真了吗?

    ⑧长大了以后,我去欧洲、美洲,我去香港、台湾,我买回来的,大都是童话书和玩具。有一次在伦敦逛市场,看到了一只塑料大皮鞋,那是一个做成皮鞋状的童话小屋。我小时候的“全世界”里,有一本书就叫《大皮鞋》,封面上画的那只鞋,竞和伦敦市场上的这只一模一样。我好像在这里又看到了童年的梦,我拍着手又叫又跳。卖货的英国妇女,当即把大皮鞋的售价涨了一英镑还是半英镑。

    ⑨进入21世纪的时候,有报纸叫我写有关文章,我写了篇《三高世纪和玩具总动员》.我是觉得,社会越是现代化、数码化,越是应该唤醒童真。有天真,才有比尔•盖茨,才有爱迪生,才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信?看看比尔•盖茨那张永远长不大的娃娃脸。

    ⑩中国内地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马云,是世界经济论坛选出的全球l00位未来领袖之一。马云是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创办人。但是关于电脑,他只会浏览和收发邮件。

他自称不I也不T,一个不懂IT的人是怎样当上IT英雄的?他成功前,有人说他是傻子,是疯子。而我想,他是孩子,是一个用自己的创造写IT童话的孩子。虽然他已经40多岁了,但他说:“我现在也是童年。”

    ⑪我嘛,现在有多一些的钱来买“全世界”了。我的工作间是个玩具屋,是个童话世界。我近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是个成年人的童话。有人读了说:祖芬的书越写越少儿化了。或许,我是把少年时代我家天花板上的童话搬进书房了。

    ⑫我高兴,“我现在也是童年”。

(选自2011年05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选文有改动)

阅读《妈妈会派人来看我》,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 , 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起脸,深情地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17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脸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博客,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