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真题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行走的棕榈树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很神奇的棕榈树,这种棕榈树能从一个地方行走到另一个地方,一年最多可以行走20米。(A)很多游客都对此感到迷惑不解:这种棕榈树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它们为什么要行走呢?

皮特·维森是斯洛伐克国家科学院资深的植物学家,一直热衷于对棕榈树行走之谜的研究。皮特·维森和助手深入厄瓜多尔大森林腹地,通过数年的追踪和探查,终于揭开了棕榈树行走之谜。(B)

几年来,皮特·维森一直把厄瓜多尔森林里的几棵棕榈树作为指定的研究对象。皮特·维森先在这些棕榈树身上画上了符号,并把见到棕榈树的最初位置做了标记,然后在这些棕榈树的附近安装了几台摄像装备,一天24小时从不同角度严格拍摄着棕榈树细微的变化,并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通过多年的追踪观察,皮特·维森发现,这种神奇的棕榈树是靠树根的根须完成行走的。跟其它那些树根完全藏在地下的树木不同,行走的棕榈树有着悬空根系,从树干的下端开始分叉,看起来就像是一把扫帚。然而,就是这些类似扫帚的根须,帮助高大的棕榈树完成了行走的整个过程。棕榈树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和充足的阳光和水分,随着土壤的侵蚀和养分、水分的消耗,棕榈树为了满足自身生长对养分。水分的需求,便会不断地长出新的根须,而这些新根须会主动寻找更加坚实和肥沃的土壤扎根进去。随着新根须扎入新的土壤,这棵棕榈树会逐渐向新根须那边弯曲,老根须也随之慢慢抬起。当新根须不断向新土壤伸展、逐渐变得粗壮,并深深扎进泥土足以支撑和供应一棵棕榈树的生长需要时,那些老根须便逐渐地退化、枯萎、腐烂,最后全部死亡,化为肥料融入泥土。如此的循环往复,日积月累,棕榈树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它的行走目的。而棕榈树整个行走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趋向更好的光照和更坚实肥沃的土壤,使得棕榈树获得更好的阳光、水分以及土壤里的养分,长得更加茁壮和高大。

行走的棕榈树也给了人类启示:不要固步自封,要大胆走出去,积极汲取别处的“养分”,才能更利于自己的成长。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微妙——     健壮——     跟踪——

(2)、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固步自封:

(3)、画线句子(A)(B)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B)

(4)、“如此的循环往复,日积月累,棕榈树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它的行走目的。”中“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什么?请写一写。
(5)、棕榈树整个行走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趋向更好的光照。 B、追求更坚实肥沃的土壤。 C、趋向更好的光照和更坚实肥沃的土壤。
(6)、棕榈树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阅读时可以用提纲的形式分析解答。(分条表述)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彩带来的信息

     云是天气的脸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天气变化的信息。晴空万里,朵朵馒头云挂在天边,时消时长,这是淡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像高山挺立,直插蓝天,头披白发,口鸣雷声,腰围闪电,这是积雨云,预示着急风暴雨即将到来;遥望天际,座座城堡,点点炮台,这是堡状云,预示未来几天将有风雨;日落西山,彩云片片,或红或紫,渐散渐消,这是层积云,表示明天仍然是晴天;千丝万缕,拖尾带钩,这叫钧卷云,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其实,对天气更有指示意义且最有用的,还是云的“副产品”,如彩虹高挂,霞光万道。它们不仅为天空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而且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云中水滴上产生的光线折射和反射现象,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因为“虹云”水气含量充沛且水滴直径较大,所以有“东虹日光西虹雨”之说。

     晕,是由日光或月光穿过云层时发生   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现象。它的出现,表示不久天将变坏,或风或雨。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但并不是日晕只出雨,月晕只出风,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正好如此。

     华,是太阳光或月光透过有间隙的云块,其周围出现的比晕小的光环,这是一种光线的衍射现象。民间有“大华兆晴,小华兆雨”的说法。

     霞,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出现的光彩。由接近地平线的阳光经大气中灰尘、水分和气体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大家熟悉的一条谚语。之所以说早霞有雨晚霞晴,是因为早霞时,水气充沛的云在西方,将向本地移来,相反水气充沛的云在东方,将远离本地。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了解它.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

材料一: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60亿的人口,大家每天生产生活,会产生多少垃圾?或许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再也没有存放和填埋垃圾的地方了。我们将被垃圾包围。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垃圾分类”就成了发达国家的一种时尚,在不少发展中圆家也渐成趋势。比如巴西,街头整洁的垃圾分类箱宛如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一位市长甚歪把垃圾分类箱放在市政大厅的正门口,作为该市的荣耀。其实,对于勤俭的中国人来说,“垃圾分类”并不陌生,有人或许还记得小时候把牙膏皮攒起来换糖人,用橘子皮泡茶、制药,收集废布头打补丁等等。

    如果你还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意义何在,那就让我们看看不分类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吧。传统的处理方式只有填埋。填埋垃圾的成本有多高?你可能难以想象。仅以北京市为例,日产垃圾就达到12000吨,需要占地60公顷;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能用作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

    如果进行垃圾分类,就可以拣出一部分尚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这些垃圾将被运到工厂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减少垃圾总量。那么,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该怎么办呢?其中一部分如厨房垃圾等,还是只能填埋,不过是科学地填埋:用推土机或压路机压实,覆盖一层土,再放一层垃圾,这样逐层填埋,最后覆盖一层30厘米厚的泥土。经过这么处理,2—5年之后便可以在上面钻孔采集沼气,再将沼气用于发电。我们都知道,沼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比如不能把生物类垃圾和破铜烂铁埋在一起,这也需要垃圾分类。

    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中,绝大部分是可以燃烧的,燃烧就能释放出热能,有了热能,自然就可以发电了。据测算,垃圾中有机可燃物所含的热值普遍较高,焚烧2吨垃圾产生的热能大约相当于1吨煤。当然,前提条件还是要进行垃圾分类。

    我国是个“垃圾大国”,全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 如果能分类处理,必将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

材料二:某地区对民众关于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进行问卷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

内容

比率

清楚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25.4%

一直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

8.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伞下的城市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结,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课外阅读。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①)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②)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③)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④)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⑤)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