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13白鹅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它的脚很长,不过皮肤有些难看——像鸡皮一样一圈一圈的。丹顶鹤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貌。它走起路来姿态也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瞄,西瞄瞄,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有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真是又美丽,又可爱呀!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短文主要介绍了丹顶鹤哪些部位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表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漂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城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式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         的艺术形式和        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材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蟋 蟀(节选)

①蟋蟀在我童年时,确是我所喜欢的昆虫之中最喜爱的一种,为的是它们善斗,能使我觉得好玩的缘故。所以每逢秋天,我便和兄弟们或邻居小朋友们,各自养了好多匹的蟋蟀。我们常在晨曦里,大家携着竹筒篾篓,一同上郊野去捕捉。蟋蟀的家,是在草间的小穴里,我们听见它的声音从穴里漏出时,便取潭水灌了进去,使它被水所淹,匿不住身子,于是跃出穴外,向草野里乱逃乱窜,我们便迅速地用小铅丝罩笼住了它,连忙捉入篾篓里。这样____地捉着,直到太阳高照之后,方才得意地携了回来。

②蟋蟀携到家里之后,我们就忙着建筑它们的住宅了:用铅片制成的盒子,将里面隔着火柴盒壳及卡片,曲曲折折的好像富人的别墅似的,有深院,有回廊,有阶砌,有园地;盒盖上还钻有许多小洞,当作天窗,以通空气。于是这蟋蟀的住宅便落成了。它们舒适地住在里面,我们每天把新鲜的丝瓜花和黍穗等物,放在盒里,供作它们的食粮。

③每天早上,大家都携着蟋蟀,聚集在一处。用量米的小斗,当作战场,把两只蟋蟀放在一起。它们一经接触,就各个____,迎头痛击;有的一战便分胜负,有的接连倒翻了几个筋斗,苦斗了好几回合之后,才见输赢。胜的____,振翅高鸣,好像胜利的战士在唱着凯旋之歌一般,使人们欢呼不已。败的则偃旗息鼓,不敢声张,以后虽再碰头,也只好____,不敢再启牙一斗了。

④后来我们年纪渐长,就不再让蟋蟀去相斗了。我们把它们单独地各自放在一只小盒子里,夜晚排列在天井中,寂静地卧听它们那凄清的声调,觉得别有一种情趣。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