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蹦蹦跳跳”看乐观精神

①夜幕之下,一名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建筑工人从路边走过,50多岁的他,像孩子一样甩着胳膊,蹦蹦跳跳往前走。深夜,出警归来的消防通信员被监控拍到迈着欢快的步伐,蹦蹦跳跳回到值班室。这两个视频走红网络,隔着屏幕,都能被他们的开心和热情感染,让人会心一笑。

②打动我们的是什么?是他们的真,孩子般的纯真,想乐就乐的率真。更值得赞许的,是这二位身上那股子给生活添点“蹦一蹦、乐一乐”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③生活中有阳光,也难免有风雨。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前行路上,总有沟沟坎坎,总有困难。面对困难与问题,要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勇敢面对,积极应对。

④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人的心劲需要鼓励,比如在面试、考试之前,对着镜子说一句“加油,你是最棒的”,就能轻松不少。遇事最怕往窄里想,关门一躺,饭也不吃,甚至借酒消愁。可颓废解决不了问题,要知道,心理状态越松散,做事越没成效。所以,古人提倡看山看水以畅胸怀,说的就是生活中要做好心态管理,给自己加油鼓劲。

⑤除了自我鼓励,还要自我减压,遇事学会举重若轻。越是节奏快压力大、身上背负的期望多,越要学会喘口气、留个白,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去奋斗。越重视一个事,越不能把弦绷得太紧。就像运动员,比赛中过分紧张会导致动作变形。一个深呼吸,张中有弛,结果反而更好。遇到困难,咱既要拿出蔑视它的气势,又要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然后一一解决。

⑥当然,提倡“蹦一蹦、乐一乐”的精神,并不等于简单的心灵鸡汤,甚至是阿Q精神。啥努力不做,光靠想象或是蹦跶也无济于事。调整心态是为继续奋斗做准备,扎实奋斗也是积极心理暗示的基础。不怕困难的良好心态,举重若轻的工作方法,再加上扎实的奋斗、实干,才是积极有效的人生路径。

⑦困难和压力,是客观存在,可如何对待它们,选择权却在我们手里。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就能更好攻坚克难。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1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5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如何理解第7段的“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4)、下图是网友看过建筑工人大叔下班后蹦蹦跳跳走路姿势的视频后,在留言区的评论。请你也参与其中,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评论。

我的留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议论文 , 完成1-5题。

我们总该信点什么

信仰是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持久信念,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犹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灯,有了这盏明灯你就不会偏离方向,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没有了道德准则,是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什么也不缺,只缺信仰?

自然,这和我国传统宗教的人文化和世俗化有关。与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怀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然不同,中国人的持统信仰,向来有浓厚的现实性、功利性。人们崇拜神灵,不是为精神解脱,而是祈求神灵帮助消灾免祸,治病驱邪,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很容易放弃信仰。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的信仰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出了大问题。

目前中国教育的危机是我们在目标设定上对终极价值的追求缺乏理直气壮的关心。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没有其他的一切,诸如道德良知法律信仰。我们随便在大街上找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读书,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离不开“考一个好大学”,我们的家长也时刻在向孩子灌输着这样一种观念:努力读书,就为了今后过得比别人好。至于学校,虽则也冠冕堂皇地说什么培养完全人格,可是言不由衷,总让人怀疑是套话。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眼里只有学业成绩,只有考试分数,至于谈到教育的目的,一说到是为国家、为人类,就嗤之以鼻,讥笑为“伪崇高”。道德良知法律的教育,都靠边站了,哪来的什么信仰教育?教育工作者年终评奖,看的是成绩,职称晋级看的还是成绩,至于否培养了学生的完全人格,是从来不闻不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信仰,也就在这种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中流失了。   

因此,尽快建立起新的信仰体系,让人们有所“信”,才是当务之急。

在这里,我不妨将梁启超的话重新提起,以鞭策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作者:谢浮名,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2月下旬,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
                                                                                                                        咱们都来说真话
        ①全国两会,就要闭幕。时间虽短,感慨良多。想得最多也说得最多的,是这么一句肺腑之言:咱们都来说真话。
        ②说真话难,确实很难。这是人们常常发出的喟叹。记得政协开幕不久,笔者所在新闻出版界举行小组讨论。刚开始,发言者免不了来几句空话套话,我旁边一位女委员悄悄碰了碰我说,空话套话,谁都会说,不说也罢。现在谁的水平都不低。要说见识,要说真话,人人都有,关键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胆量,敢不敢讲。话音刚落,那位发言者话锋一转,谈起了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某些提法的不同意见,以及自己履职中碰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有理有据,非常中肯,也相当尖锐。
        ③我笑笑说,放心吧,会说真话的。全国政协委员,还能不说真话?可不是吗,两会十多天来,气氛非常活跃,我们听到了那么多真话,那么多实话!记得3月10日政协大会,广州政协主席朱振中委员上台,以《狠刹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风》为题,作了发言,短短五六分钟,也就一千来字,中途竟被11次掌声打断。发言结束,掌声更是经久不息!这不是大家讲真话说实话的生动一例吗? 这也说明,真话是可以有的。说真话并不难。 怕就怕您真没有。您没有真话,说什么真话?
        ④仔细推敲,我们有时说的讲真话,指的是对实际工作有价值、有意义的话,是既能大胆正视问题,又能认真分析问题,还能对推动问题的解决有帮助的话,而不是连小学生都晓得的三加二减五等于零,天上打雷要下雨,说了等于没说的伪真话。那样的所谓真话,真则真矣,说又何益,有啥意义?
         ⑤至于说现实生活中说真话为什么“难”?笔者以为,说真话难,难在两点,一是听话者,二是说话人。其中关键的关键,又在听话者,不在说话人。
         ⑥比如说吧,假如我们的各级领导——换个角度看,他们都是听话者——都是胸怀宽广、气度恢宏的人,乐于而且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喜欢而且提倡大家都说真话。那么,说真话是一点也不难的。如果领导再开明一点,听了真话以后,不以为忤,反而高兴,筛选之,采纳之,鼓励之,甚至奖励之,那么,部下或者百姓,能不争相讲真话说实话吗?
        ⑦反过来说,倘若我们的一些领导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以为说真话者别有用心,是有意同自己过不去,往自己眼里揉沙子,扫了自己面子,塌了自己台子,不但不予理睬,甚至给脸子看,送小鞋穿,找到适当机会就打击报复,杀鸡给猴看。那么,稍有生活常识和生存智慧的人,当然就不愿也不敢说真话了。
        ⑧故,笔者以为,不敢说真话,一大半板子,要打在听话者身上。而且,以一个地方人们敢不敢说真话为尺子,量一量此地领导水平到底如何,肚量究竟怎样,一般说来,比较准确。至于另一小半板子嘛,还得打一打——哪怕是轻轻地打打咱们这说话之人。该说真话时,您还得大胆说真话,敞开说实话,就像那天大会发言的朱委员那样。
        ⑨只要双管齐下,何愁真话不多。
        ⑩咱们都来说真话吧。你和我,还有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A〗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B〗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作者:胡适)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千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①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②“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③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④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⑤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⑥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