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蚂蚁的本领

①早在人类诞生之前,蚂蚁就会修筑“公路”。亚马孙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干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问题,它们竟然能“设计”出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②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思考、筹划、谋算,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___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③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句中:“据考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鹅

丰子恺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夜

    夏夜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由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夜晚,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夜晚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星星点点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比如说,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一片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儿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用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并给我讲着小故事。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块给我。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偶尔,她也唱起儿歌。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的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能感动我,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那么听话了。我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了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能深深的震撼我们的心灵,一种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种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受到一种有力的震撼。什么是和平,什么又是爱,它们不是在高远的天空给了我答案吗?我也就由此而不由自主地憎恨起闪电和暴雨。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来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子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在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江大红

    ①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

    ②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④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

    ⑤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⑥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⑦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做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⑧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摘自《生命时报》2015年4月,有删改)

校广播站准备开展一期以“奇思”为主题的广播节目。请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任务。

                             寻找隐身草

夏天,楚国的一位书生一直在树下寻找捕蝉的螳螂。他读《淮南方》时,看见书上有个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他想,螳螂躲在树叶后捕蝉却不知不觉,大概是这树叶可以隐形吧,这不是自己找了许多年都没有找到的隐身草……

看到《古小说钩沉》中的这个故事,我想起小时候寻找隐身草的往事。狗尾巴草、车前子、马鞭草、马齿苋、灰灰菜、蒲公英、蓍革……我小时候割草放羊,识得上述异花野草,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我不认识的隐身草。村里的驼背爷爷说,谁拿到隐身草,谁就可以隐藏自己,无论干什么,别人都看不见。隐身草成为一群乡村少年追寻的梦想。田埂沟渠上,我和小伙伴们寻找隐身草,却总也找不到。

在一个清亮之夜,驼背爷爷一边卷烟,一边慢悠悠地说:“你说隐身草……有一句话叫‘不传六耳’,知道吗?”那时我正读《西游记》入迷,就学着孙悟空拜师时的话说:“此间更无六耳,只弟子一人……”

驼背爷爷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附近的一头驴,那驴昂扬大叫。爷爷的耳朵动了动,说:“你说此处无六耳?这是什么?”

“牛马驴骡的耳朵也算吗?”

“当然。它们听见了,不小心说出来,草就听见了,草听见了,藏在众草的草神就听见了,草神听见了,隐身草就隐身别处了。”

那夜,周围没有“六耳”,油灯明灭,花也睡去。驼背爷爷压低嗓子告诉我:“知道隐身草在哪里吗?有个神仙告诉我,草窝藏神草,喜鹊窝里藏有隐身草。”

“那么多树上都有喜鹊窝,隐身草在哪棵树上的喜鹊窝里?”

“不在柳上,不在槐上,在杨树上。”

“杨树?”

“不是一般的杨树,是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

“九个喜鹊窝,隐身草在哪个窝里?”

A.爷爷四下看看,对我耳语道:“记住,隐身草在九个窝中最上面的那个窝里,此事

不传六耳,唯我你知道,若是别人知晓,隐身草就隐身别处了。”

懵懂少年,心怀绝密,开始寻找隐身草。那些日子,我跑遍方圆数里,找到了有三个喜鹊窝的杨树,有四个斑鸠窝的槐树,有棵柏树上有六个乌鸦窝,有棵椿树上有八个窝,上面有五个喜鹊窝和三个杜鹃的窝,却没有找到一棵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我没有放弃,相信总会找到那棵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

赵南星的《笑赞》中也讲了一个隐身草的故事。有个人拿一根草,吹嘘说这是隐身草:“知道什么是隐身草吗?就是你把它拿在手中,你想干嘛干嘛,旁人都看不见。不信,我试给你们看。”说罢,走上集市,如入无人之境,上前拿起人家的一串钱,大摇大摆地走了。钱的主人一看,这还了得,追上前去,捉将起来,给他一顿拳脚。挨打的这位手里还举着那根草,得意地说:“打任你打,只是看不见我。”这也是一个被隐身草迷着的家伙。进入冬日,树叶尽落。在离村五里的小树林中,我看见一棵长满鸟巢的杨树,激动得连忙扶住一棵树,树在摇动,我稳住自己。B.定睛看去:是的,杨树是的鸟窝是的,喜鹊窝。数一遍,八个喜鹊窝;再数一遍,九个喜鹊窝,太好了,终于找到了。一阵风起,吹乱树枝,九个窝变成十个。换个角度再数,还是十个,怎么会是十个呢?数了不知多少遍,那棵杨树上最终是十个喜鹊窝。我不甘心,去问驼背爷爷:“我找到一棵杨树,上面有十个喜鹊窝……”爷爷打断我的话说:“九个,必须是九个。不然,纵是你有偷天妙手,也找不着隐身草。”

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讲述了王明与隐身草的故事。王明本是去寻找凤凰蛋,结果在树上发现一根灯草。他正比划着,一位樵夫路过,抬眼看见树上有个人,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不看见。樵夫一想,这是神仙啊,连忙磕头叩拜。据说这个隐身草,为王明后来建功立业帮了大忙。

我后来多次去小树林,看望那棵杨树。希望有一家喜鹊搬走,树上只剩下九家喜鹊。结果是,又有两家喜鹊在上面搭窝。

少年的梦想没有实现,长大后继续寻找——书中找隐身草,找到的是“笑话”,还有神话。除了王明无意间找到隐身草的个案,好像还没有第二例找到的。如今,我明知道隐身草是个传说,恍惚又觉得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天地间应该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草。现在,“找到”了隐形飞机,“找到”了隐形军舰,古人的许多梦想都实现了,难道还不能“找到”一株隐身草吗?没准有一天,真的可以找到那神秘的隐身草。为此,我怀揣梦想…… 

 (节选自《北京日报》,作者胡松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