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历史真题卷
材料一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 |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
政治方面 |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
文教方面 |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 |
军事方面 |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 |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材料六: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
俄国 | 英国 | 比例 | |
生铁(19世纪中叶) | 26万吨 | 385万吨 | 1:14.8 |
铁路总长(1861) | 1500俄里 | 15000俄里 | 1:10 |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施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三中“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有什么意义?此后不久,日本也在开始了一场蜕变,这是什么事件?与此同时,中国同步进行的现代化第一波浪潮却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时间 | 政策 | 名称 |
1947年5月 | 设立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980年3月 | 设立经济特区 | 深圳经济特区 |
1997年7月 | 设立特别行政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