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历史真题卷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

军事方面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材料六: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4)、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5)、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

(6)、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

(7)、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北京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对比表


俄国英国比例
生铁(19世纪中叶)26万吨385万吨1:14.8
铁路总长(1861)1500俄里15000俄里1:10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施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三中“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有什么意义?此后不久,日本也在开始了一场蜕变,这是什么事件?与此同时,中国同步进行的现代化第一波浪潮却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又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材料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材料三: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一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上述材料均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项目式探究学习任务

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围绕“城市的发展变迁”展开探究学习,邀请你共同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城市的兴起,与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经济状况、军事地位、政府政策、文化宗教等资源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能反映怎样的时代特征和演变规律?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学习任务一:【从中国古城认识功能】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伴随汉代对外开放的展开,中国的城市也开始走世界到唐代城市规模愈加扩大。

材料一:

该城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当时全国愈60万军队,驻扎于此城郊约16万人,城内禁军约3 万人。

有来自各地边疆少数民族乃至日本、新罗、阿拉伯帝国等国的使者、僧侣和学者,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商旅。

(1)材料所描绘的城市代表,可以体现出城市有哪些功能?

探究学习任务二:【从中外对比探究特色】

相近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状况对比:

材料二:

时期

图 片 资 料

文 字 资料

10 -14世纪

10世纪开始中世纪欧洲城市重新兴起。新兴城市属封建领主领地,领主经常干涉盘剥市民经济活动,同行业之间也有恶性竞争。——薛寅《简明世界史读本》

马刺业从业人员每日工作时间应从日出开始,直至新门外圣墓教堂鸣熄灯钟时为止,不得延长——任何从事本行业之人,若非本城之自由人即不得在本城——开设店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新气象扑面而来: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比比皆是;在铜钱铁钱和白银货币普遍使用的同时,能够解决金属货币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的新货币应运而生;宋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港口一概事务,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在宋代出现。

——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以下问题:

(2)依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问题,城市市民阶层建立起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对城市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3)依据图片和文字资料概括:宋代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探究学习任务三:【从发展演进折射社会影响力】

相近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状况对比:

材料三:

时期

图 片 资 料

文 字 资 料

18 -19世纪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一个小村落,16世纪开始出现纺织业,1798年已有近50个纱厂,大多数都使用蒸汽机。1835 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到处工厂烟囱林立,灰雾弥漫,层层烟雾把树干染成灰色。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清朝前期,多次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廷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史料展》


1853年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横滨成为最早开放的港口。之后出现了融合西方与东方元素的博物馆、艺术展、音乐厅;国际餐厅里提供各种美食,如拉面、汉堡、咖喱饭和海鲜等。一些“冒险投机商”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工厂、银行、商场。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兴建完成。

——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的形成》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禁和广州一口通商反映出清廷实行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横滨的变化体现日本正经历什么变革? 对日本社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探究学习任务四:【从历史变迁放眼未来】

材料四:历史学家翦伯赞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摘自2005 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你认为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哪些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