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下列各题。

    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说辞?这里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解剖其中的潜台词和产品真相。

    ②“不含防腐剂”,可没说不含其他食品添加剂。搞氧化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

    ③很多食品本来就不需要用防腐剂,如罐头,一些极干的食品,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因为罐头在制作过程中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最后密封包装,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无法繁殖。大量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④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因为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要比微量的防腐剂厉害的多。比如,一些酱油、咸菜等宣称“不含防腐剂”,但它们通常都是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⑤“不含人工色素”,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红曲色素、紫胶红等。

    ⑥对号称“纯天然”的食品也要辩明其真相。商场里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甲]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象。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后才发现,它含的原果汁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其中的80%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辅料。

    ⑦“不含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或饼干、点心之类。“不含蔗糖”[乙],即不含我们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都容易受其吸引。其实,这真是一大陷阱。

    ⑧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不止蔗糖。精致淀粉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已够快了,而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却常能看到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选择它们,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饭算了

    ⑨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了不意味比其他产品含营养素更高。不加蔗糖,往往用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代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问题还在于,它们还常给人一种“高档”滋补[丙]的美妙感觉。

(《羊城晚报》)

(1)、有人认为第④段没什么用,你认为泥?请说明理由。

(2)、第⑥段中,“也就是说”能否删除?为什么?

(3)、“不含蔗糖”这一说法的潜台词和真相各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举例典型,说明清晰,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B、“噱头”词典上意思是“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花招,滑稽”,文中意思是“包装上的滑稽说法”。 C、第⑧段中的画线句,是为了说明大米饭也会让血糖快速上升。 D、文中[甲][乙][丙]三处引号的作用完全相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①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②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③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④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⑤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⑥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⑦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⑧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⑨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⑩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⑪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⑫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⑬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⑭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⑮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人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受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她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暧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外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身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教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叶子鹏,王财忠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甲)________。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乙)________。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丙)________。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二) 再走老山界

李 奇

从湖南城步县城驱车前往越城岭山脉下的老山界,需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蜿蜒40余千米。车在坎坷曲折中挺进,雾在车窗外汹涌弥漫,人似在空中腾飞。汽车转过一道大弯,停在半山腰一座纪念碑前。只见纪念碑上刻有陆定一题写的“老山界”三个大字——这便是在长征胜利85 周年之际,武警邵阳支队组织“重走老山界、感悟长征精神”活动的起点。

1934年末,中央红军突破重围,强渡湘江到达湘桂边界。为避开敌人的追击,中央红军兵分两路翻越老山界,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西部山区进军。美国新闻记者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对此描述:“代替敌人枪炮威胁的是湘黔高原的天然障碍:险峻的山峦,危险的河流,还有部队 的极度疲劳,食物的匮乏……”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时任中央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的陆定一就此写下名篇《老山界》,生动描画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并将其称为“红军长征路上第一座难走的高山”。

老山界主峰海拔2100多米,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称。我们的队伍在茂密的丛林间穿梭,抬头仰望,看不见云雾紧锁的山巅;俯首探看,却见路坎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深涧。

行至半途,大家发现道旁一株遒劲的青松上,有红军刀刻的“红军万岁”四个大字。这让我忽然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仿佛看到当年衣着破烂但意志坚强的红军战士背着干瘪的粮袋,扛着老旧的步枪,艰难地行走在这条小路上。路旁的这棵古树下,是不是曾经有红军战士休息过?山旁的那个凹洞中,是不是曾经有红军战士避过风、躲过雨?那从山顶弯曲流下的一条小溪,也许曾经就有红军战士在那里喝水、洗脸……

“马上就要到最陡峭的雷公岩了!”下士龙广茂的话把我的思绪拉回。这个年轻、爱笑的士官和我一路上交谈甚欢。他说,3年前自己刚到部队,得知单位每年都要组织新战士重走老山界时,还不以为然,觉得翻座山有什么了不起的。那年,当到了雷公岩,龙广茂才发现是自己想简单了——面前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战友们相互帮助才艰难通过。班长还告诉他,脚下的山路已经是被拓宽后的样子,最陡峭处还被后来的人们开凿出一阶阶的石梯,而当年红军将士面对的是几乎垂直的陡坡和深不见底的悬崖……

对于这段艰险的路程,陆定一是这样描写的:“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时任红九军团司令部文书的林伟也曾回忆道:沿途拥挤,骡马嘶叫,坡陡路滑,下面又是深山悬崖。

当年,中央红军的队伍以单行行进,加上辎重、伤员多,步履维艰。将士们疲倦了,也只能停立路旁,背靠山坡,合眼.片刻。

最终,红军指战员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这座“离天三尺三”的高山。 当红军翻过老山界到达大南山时,当地百姓无不惊讶,都说红军是“天降神兵”。 翻越老山界后,红军在通道、黎平、猴场、遵义等地陆续召开一系列会议,构成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链条。

一路跋涉,我们终于登顶。眼下白茫茫如海浪在千山万壑间奔涌的雾瀑,让我突然想起毛泽东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越城岭正是“五岭”之一。 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这支有着崇高信仰、坚定意志的人民军队眼中,没有跨不过的河,没有越不过的山。长征的胜利告诉我们后来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强军路上,无论面对多少困难险阻,我们一定能够踏平坎坷成大道,走向更加壮丽的明天。

我们一行人伴着暮色下山,来到当年红军艰难翻越老山界后驻扎过的村寨。如今,随着生态农业、林业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起来,夜色下的点点灯火绘成一幅温馨的图画。老山界在远处静静地耸立,无声地见证着这一切。在我们心中,老山界已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山,更是长征精神的象征,是永不磨灭的红色地标。

(选自2021年10月 21 日《解放军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