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张博然

    ①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哪怕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生存。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这些躯体是鲸鱼的尸体,被称为“鲸落”。

    ②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③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鲸鱼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4-12个月。

    ④当这40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轮到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⑤但是,这一切仅仅是开始。鲸鱼只剩下骨架时,深海的独特生态系统才真正展现。深海并非没有氧气,但也谈不上多丰盛,因此会有大量的特殊厌氧细菌。它们爬入鲸骨深处,分解其中的脂类。

    ⑥一些生物可以靠共生从这些细菌获得能量,另一些则可以直接吃掉细菌聚集成的菌垫。鲸骨体型巨大,富含脂类,分解又十分缓慢,一头大型鲸鱼可以维持这样一个绿洲和里面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⑦如今,鲸鱼越来越少了。全世界鲸目物种有80多个,但是只有达到30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这就只剩下不到十种,而其中一半是濒危的。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

    ⑧假如大型鲸类数量彻底崩塌,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⑨没人确切知道。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学会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但是无论如何,如果鲸鱼没有了,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

(1)、请结合①②段内容给“鲸落”下定义。

(2)、第⑤段中划线的“这一切”具体指什么?

(3)、第⑦段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合选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人类应该怎样防止“鲸落”的消失?

举一反三
阅读陈博君的《珊瑚菜——扎根海滩的美丽珊瑚》,完成下列各题。

      ①珊瑚菜是伞形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边沙滩上。为有效抵御海风的长年侵袭,其根部进化得相对发达,为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度可达20~30厘米;其植株通常比较矮小,且枝叶多呈平塌丛生状,从外观上便与许多高大直立的内陆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江淮杂记》中,珊瑚菜又被称为“滨防风”,说明其具有海岸固沙的作用。

      ②除了形态特别之外,珊瑚菜还是一种美丽可爱的植物。首先,其全株都被有一层白色的柔毛,就像穿上了一件朦胧的轻纱,十分动人。其次,它的叶片丰润漂亮,多数叶片基生,有10厘米左右的长叶柄,质地肥厚。再次,珊瑚菜的顶生复伞形花序可谓个性十足,相当夺目。其花序总梗长4~10厘米,伞辐约在10~14厘米,无总苞片,小总苞8~12枚,每朵伞形花序有15~20朵白色小花,宛若一把把晶莹剔透的小伞,既萌又靓。最后,珊瑚菜的果实是近圆球形或倒广卵形的双悬果,别致可爱。珊瑚菜的花期在每年的4~7月,果期为6~8月。

      ③珊瑚菜是一种非常富有个性的植物,放着大片广阔的内陆地区不去,偏偏喜欢生长在海风肆虐、咸潮不断的海边沙滩上,那可是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本领的,比如说耐盐碱的能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正因如此,珊瑚菜通常又被人们当成一种盐碱土的指示作物,用于盐碱地的绿化改良。

      ④除了耐盐碱的能力,珊瑚菜还有一个超强的本领,就是耐寒能力非常强。珊瑚菜的生长过程分为两大阶段:休眠期和生长发育期。冬季,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枯萎,进入休眠期,此时,它的根部可耐受﹣38℃的超低温环境,因而在绝大多数地区都能安全地越冬。而且,珊瑚菜的种子还有一种后熟的生理特性,刚收获的种子胚尚未发育好,长度仅为胚乳的1/7,必须经过4个月左右的低温发育,种子才能完成后熟。如果把没有经过低温阶段的种子播种下去,它是绝不会在当年萌发的,必须等第二年越冬之后才能出苗。

      ⑤尽管珊瑚菜耐寒,并不代表它就喜欢一直呆在寒冷的环境中。事实上,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珊瑚菜对气温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其种子萌发必须通过低温阶段,播种则以10℃的气温条件下为宜,高于20℃就会对幼苗生长不利。到了营养生长期,在温和的气温条件下,珊瑚菜发育较快。当然,气温过高,植株又会出现短期休眠;等高温季节过去,休眠会自动解除。一旦进入开花结果期,就需要较高的气温了。

      ⑥另外,珊瑚菜还是一种特别喜光的植物,当光照强烈时,它的叶片光滑油亮,色泽浓绿而厚实;一旦植株被其他植物遮蔽,叶片就会失绿变黄,长得薄而无光,仿佛失去了活力。这也许是珊瑚菜喜欢生长于海滩空旷环境的另一个原因吧。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6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 , 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阅读《冬天里的一团火》,完成问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赶在风雪来临之前去后山烧一窑炭回家。之后,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经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盆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一家人团团围在炭火旁,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就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只有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爱的中心,在幸福的中心。

       ③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而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的纯真,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围着炭火坐下来,脱掉鞋子,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

       ④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睡意这时候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浸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用火针拨了拨炭火上的灰垢,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方式。

       ⑤待到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呦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么不叫我早点出来?”

       ⑥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文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Ⅱ

马兰长歌

杨辉素

在马兰村,没有人不知道邓小岚。

花白的短发,轻盈的步伐,儒雅温和的谈吐。邓小岚在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已有十八个年头,而她和马兰村的缘分,却要追溯得更远更长……

马兰村,是阜平县城南庄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清澈的胭脂河从村子旁流过。

抗战时期,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母亲丁一岚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1943年冬天,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邓拓为女儿取名“小岚”,既表达对妻子的爱,也寄托着对马兰人民的感念之情。

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邓小岚,从来没有忘记过马兰村。退休后,她来到马兰,要做马兰快乐歌声的传递者、脱贫攻坚的践行者、幸福发展的奋斗者。

那时候,由于道路不畅,邓小岚来一次马兰要走十几个小时,可这并没有阻止她奔向这个小山村的脚步。

马兰村小学的教室坏了,她和亲人筹款四万多元,把四间破败的教室翻盖成七间崭新的校舍。

她从亲友同事那里募集到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各种乐器,不辞辛苦地运到马兰村。她教学生识谱,讲指法,讲吐字呼吸,凡是自己会的,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山里的这些孩子。慢慢地,山里的娃娃们也学会演奏西洋乐器了,世界名曲开始回荡在大山深处。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邓小岚还带他们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孩子们上了电视,很多人记住了他们乐队的名字——马兰小乐队。

名声在外的马兰小乐队进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视野。2021年9月底,筹备冬奥会开幕式的工作人员来到阜平,要在这里选拔一个儿童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最终,来自马兰和周边石猴、井沟、八一等村庄的44名孩子,组成了“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经过三个多月刻苦训练,孩子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演唱一鸣惊人。

那一刻,坐在观众席上的邓小岚热泪盈眶,她看到了音乐的魅力,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潜力。她说,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她要给这群“小精灵”打一百零五分!

比一百分多出的五分,是她掩藏不住的对孩子们的爱,是她对马兰的爱。

邓小岚住的小学校后边,就是梁林江、牛彦花的家。那时他们的儿子梁一也跟着邓老师学音乐。牛彦花多次跟邓老师说:“你就在我家吃住吧,学校里冷屋冷灶的。”可邓老师不爱麻烦人,她说:“我能行。”梁林江说:“跟邓老师认识二十年了,很少见她穿件新衣服,她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旧的。唯一的一次见她穿新衣,是带着孩子们参加《中国梦想秀》节目,她穿了一件红色带格的新衬衫。”

然而对于马兰,邓小岚倾尽所有。从不为自己的事求人的她,四处求人赞助马兰村,更不用说那些宣传和奔波了――她的心里,时时都在谋划如何帮助马兰人民脱贫,让乡亲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富裕起来。

春天,她带着孩子们去种树,路边的紫槐树都是她亲手裁种的。她还拿铁锹和凿子,带学生们去凿台阶,要给马兰凿出一条上山观景路……邓小岚总是说,大家都在为马兰做事情,我必须得支持。

没有人想到,冬奥会刚刚闭幕一个月,2022年3月19日,邓小岚突然病倒。两天后,她在北京天坛医院离世。

胭脂河水潺潺流去,流不尽马兰人民的无限哀思。

家人将邓小岚安葬在马兰,安葬在于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七位先烈身旁。

这里是当年她的父亲邓拓亲自为烈士们所选的安息之所,他题写的《题马兰烈士墓》还镌刻在墓碑上。而今,邓小岚长伴烈士墓旁,讲述两代人在这片热土上无私奉献的故事。

(选自2023年3月10日《河北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蒙 古 野马

黄 海

①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就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最佳坐骑。蒙古野马持久耐劳,既能在大漠高温中生存,又能忍受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

②狭隘的山谷里,暴风雪还在肆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野马群的身影依稀可见,它们不时扬起一片如尘的雪花,向前奔驰。它们知道,前方,就是生存的希望。

③它,一匹小马驹,迎着风雪前进。寒风撞在身上,让紧绷的肌肉微微发颤。 它们已经马不停蹄地奔跑了整整一天,处于死亡的边缘。小马驹对着首领嘶叫了几声,似乎是在哀求,拖着被寒风拉长的戚戚的尾音。

④那匹成年的枣红色雄马无可奈何地收住四蹄,垂下头。周围一片寂静。它用前蹄开始敲打雪地,发出空洞的咚咚声,是该休息了。小马驹的四蹄泛出淡淡的血丝,它已经快要被冻僵了。马群里的母马轮番向它喷出热气,希望能缓和一下寒冷。接着,它们继续寻找食物,重复着一个动作————用前蹄去敲打雪地。

⑤太阳挂在天上,却没有一点温暖,惨白的阳光带着寒意,颤抖着趴在地上。终于,一匹土黄色雄马找到了几根枯草,打了个响鼻,示意小马驹来这里充饥。它们感觉头颅重极了,好像随时都要倒下去,但它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生存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后代。那匹小马驹哆哆嗦嗦地低下头去,将几根草啃食掉了。母马慈祥地看着它,公马则站在旁边时刻准备继续前进。

⑥一道白色的影子闪过去了,马群里的所有马都看到了,最多不过五米远,只不过是因为暴风雪挡住了视线。它们不安地躁动起来,小马驹躲进成年马的保护圈里,枣红色的雄马首领直接飞奔出去,去一探究竟。枣红色雄马嘶叫一声,那白色的东西也回应一声,那是马的嘶叫。

⑦既然是同类,那就能交流! 这是枣红马心中的信念。那匹白马停下来了,转过头去,对着枣红马长鸣一声,让马群跟着它走,随即就如旋风一般消失在风雪中。枣红马对着马群嘶叫了一声,踏上了征程。大概又跑了半天,马驹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它们终于看见了阳光,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还带着春天的温暖,马群就在这一刻活了过来。

⑧只见那匹白马站在一个土坡上,那是最高的土坡,也代表了无上的荣耀。坡下有三十多匹马,看来,那匹白马就是这群马的首领了。白马踢了踢后腿,示意它们要出发了。 小马驹已经找到了伙伴,并且也已经饱餐了一顿,它恢复了生机,走到马群前方,精神抖擞地看着坡上的白马,双眼放出敬畏的光芒。这个由五十多匹马组成的大家庭,团结一致,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⑨马群声势如雷霆,再次走进了冰雪之中,但它们已经不再畏惧寒冷。几匹马凑在一起,就已经散发出了热量,让它们充满力量。暴风雪来袭,成年马组成一堵墙,将马驹围在其中。黑暗可能无边无际,但它们也寻找到了光明。

⑩新鲜的空气再次扑面而来,只留下微微寒意。两匹马首领对视一眼,碰碰头,再次分开,踏上自己族群的征途。也许它们在未来还能相见,互相都留下祝福。寒冷的冬野见证了真情。春天来到时不需要嘘寒问暖,人生各有前路。小马驹轻轻地嘶叫一声,跟着族群离开了此地。

⑪三年后,在那个高坡上,小马驹已经长成了高大健壮、眼神坚定的白马,它站立在高坡上,就像当年的白马王。 下方是它的族群,它猛地一个加速,进入风雪之中。

⑫蒙古族人民就像这马一样,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成为草原上一道自强不息的风景。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