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 B、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C、走送之          走:行走 D、礼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 B、 C、益慕圣贤 D、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4)、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5)、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6)、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或色彩相杂,如“青山横北郭, ①”;或疏密相间,如“晴川历历汉阳树, ②”;或浓淡相宜,如“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或远近相映,如“云横秦岭家何在,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是虚实相生;“春潮带雨晚来急, ⑥ ”是动静相合;“野芳发而幽香, ⑦”是情景相融;“问渠那得清如许? ⑧”是物理相通。读懂了这些讲究,也就摸到了赏读古典诗文的门径。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 , __________。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文】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阅读

材料一

【乙】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黄鸡: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②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风景优美,欧阳修常来此游览。③六幺:唐代琵琶曲名。④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材料二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材料三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其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呜呼!此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选自苏轼《〈六一居士集〉叙》)

【注释】①论卑而气弱:论著卑微,没有气势。②通经学古:精通经学,学习古文。③救时行道:挽救时弊,推行正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