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邯郸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史上,有“北李”与“南陈”之说,“北李”指李大钊,“南陈”指陈独秀,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最早的追求者,但由于思想禀赋与个人喜好的差异,二人思想样态与信从之途存在一定不同。李大钊有稍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以及重视理论实效性的特点,故能较快对十月革命有所反应,并能由此及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迅速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对理论的态度迥乎有别,其晚年称自己“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世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这种忌“空谈”禀性既决定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反应相对迟滞,也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把握,不但导致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之路历时较长,也形塑了其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的思想样态。

----摘编 自靳希光《“南陈北李”的协作与分野》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和陈独秀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和陈独秀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
举一反三
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1867年的《资本论》中写道: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1858年马克思曾写信给恩格斯表达这种担心: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

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毛泽东先生年谱(节选)

年份

大事记

1893年

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

在家乡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910年

考入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1年

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8年

湖南师范毕业。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

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

至信给蔡和森等,信中表明已接受马克思列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921年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

1月—2月,考察湖南长沙等五县农民运动,高度关注农民问题。

8月7日,汉口会议后,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0月,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

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决议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根据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整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