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学情调研试卷

综合性学习。

请你阅读王磊同学日记,回答问题。

(1)、阅读第一则日记摘要,请你帮助王磊同学找出示意图中的两处错误并改正。

    2020年2月24日

今天网课上我跟着老师复习对联知识。我记起去年在济南后宰门街游玩时看到的一副对联,我凭印象简单的画了一幅示意图,并传给李强同学。李强同学说:“我虽然没有看过这副对联,但我能一眼看出你的示意图有两处错误”。

(2)、阅读第二则日记摘要,针对“妇女”的言论,发表你的看法。

    2020年3月22日

    小区门口传来一阵吵闹。原来是一位妇女没有按规定把佩戴过的口罩投放到“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中,面对众人的指责,她强调说她自己身份高贵,不可能携带“新冠”病毒,口罩更也不可能有病毒,扔在哪个垃圾桶都无所谓!

你的看法是:

(3)、阅读第三则日记摘要,说出命名为“天问”的意义。

    2020年4月24日

    在今天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正式公布。中国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 wen)系列”。“天问”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作品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和发问。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70个年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2019年2月3日始,央视新闻频道在春节期间连续八天播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第一集《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这场快闪温暖机场》拍摄于首都国际机场:温暖的旋律从T3航站楼传来,行色匆匆的旅客放慢了脚步,在央视新闻频道多位主播及中国爱乐乐团的带领和感染下,从惊喜到感动,一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材料二:

2019年4月26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谈到,我们要努力实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科技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探月,“北斗”棋布,“蛟龙”入海,“松科”钻地;“墨子号”量子卫星国际领先,“振华30号”起重船世界最大,_________……

    我国还创造了无数的工程奇迹: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首个“智能码头”上海洋山港、世界最大空港大兴国际机场……这些超级工程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

   

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

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①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

    ②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④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

    ⑤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

    ⑥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所熟知。

    ⑦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⑧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⑨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

    ⑩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