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抓药

莫小谈

    那天,我去济世堂为爷爷抓药,发现除了纪先生与药铺伙计外,还有几个人立着,气氛有些凝重。搭眼一看,供堂上药师爷的牌位也扣放在那里。

    之前,我和父亲也曾来过几趟。纪先生总是乐呵呵的,抚摸着我的脑袋:小鬼,又长高了。父亲一笑:过些时,就能单独来了。随后父亲又说:再抓几副药,我爹还是咳得厉害。接下来,纪先生口述药方子,药铺伙计照方抓药:丹参六钱,当归三钱,白术四钱,砂仁、七叶一枝花各两钱,胆南星一钱……记着加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日服两次。

    父亲收起药方和药包,又补问一句:去哪里买药引子?

    中医注重药引子,纪先生也不例外,他要么说去西街百货店里找赵四爷买白酒半斤;要么说到大王村洪恩家讨几只蝎子蜈蚣;要么说晚饭时再遣人送来一味配伍的药,等等不一。

    回家后,父亲总是把药包放在案台上,随后取出药方揣到怀里,捂了捂,又按了按,对爷爷说:我去取个药引子。

    爷爷一阵猛烈地咳,声音大得四邻八舍都听得到。然后说:去吧,快去,路上小心些。

    我隐约觉得,爷爷与父亲都非常在意纪先生开的药方子。

    一切妥当后,父亲开始煎药,空气中的中药味儿像雾一样弥散开。

    有一次,父亲把我叫到身边:臭小子,几岁了?

    九岁。

    都成小伙了。

    嗯。

    以后能自己为爷爷抓药不?

    能。

    父亲笑笑:兔崽子,出息了。

    一天半夜醒来,我听见父亲和爷爷谈话,大多数话都听不懂。最后,父亲冲着爷爷磕了三个头,爷爷扶起他低声说:走吧,快走,路上小心些。

    父亲没有和我告别,但我清晰记得头天与他的对话:你单独抓药时,要注意什么?

    看到药师爷牌位扣着放时,不多说话,听纪先生的,他问啥我答啥。

    父亲点了点头。

    今天,药师爷的牌位是扣着的。

    我看了一眼立着的几个人,又看了看纪先生。

    喔,小鬼,是来给爷爷抓药的吧?

    是。

    这几天还咳得厉害?

    厉害。

    带血不?

    带。

    喊疼不?

    喊。

    纪先生面朝立着的几个人说:他爷爷肺痨,老病号了。

    立着的几个人相互看看,打头的人示意纪先生开药方。

    纪先生对药铺伙计说:乌骨藤、槲寄生各六钱,前胡、苦参、山慈姑各三钱,白及、花蕊石各四钱,松香、乳香各三钱……还按之前的方法煎服,一日一剂。

    包好药,纪先生特意交代我:我这里冰片成色不好,你去东桥头栓祥药铺买一钱冰片入药,就妥当了。

    嗯。我正要接过药方,却被一个胖子抢先夺了去。

    纪先生冲胖子笑笑:就是一药方,别吓哭了孩子。

    我一听,当即哇哇大哭,伸手和那人抢:还我,还我,这是爷爷的救命方子。

    打头的人向胖子发话:你拿着方子,陪孩子一起去。

    到了栓祥药铺,我说:栓祥叔,纪先生药铺没了冰片,让来补个方子。

    栓祥医生看看我,又看看我身后的胖子,说:把方子给我看看。

    胖子不给,一脸严肃地说:只缺一钱冰片,你只管抓就是了。

    那不行,冰片有毒,肝肾虚者不宜用,气血虚者忌用,慢惊属虚寒者不可用,小儿吐泻后成惊者切不可服。栓祥叔态度坚决,不让我看药方,我万不敢抓药。

    我又哭了:爷爷咳血,还喊疼,没药吃会死的。我哭喊着去抢胖子手里的药方,还不给,就咬他,哭着求他救救爷爷。最后,胖子无奈,把药方给栓祥医生。栓祥医生细致,默念着方子,反复核对每一味药的每一种计量。

    补完药方后,胖子又随我回家。爷爷注视着胖子,问我:他是谁?我说:从纪先生药铺跟来的,还陪我去了栓祥叔那里抓药。

    爷爷“哦”了一声,又咳,身子一颤一颤。

    又咳血没?我问爷爷。

    一阵剧烈地咳嗽后,爷爷抹一把嘴角,有血。

    疼吗?我又问。

    疼。

    我忙为爷爷煎药。至此,胖子神情才稍放松些,问爷爷:病多久了?

    爷爷只顾咳,喊疼,不理他。

    胖子站在旁边看我煎完药,才打算离开,走到门口时,突然折身回来,蹲在爷爷身边,冷冷地问:为什么不喝药?

    爷爷不理会,好大会儿,等到药汤温热正好时,才一饮而尽。

    胖子还不放心,又在我家左瞧右看了半天,实在没什么可疑,才悻悻地离开。

    这一天,我觉得所有人的表现都很异常,但又觉得所有人的表现都很正常。

    当晚,街坊来我家串门,和爷爷闲聊着说:纪先生被捕了。听说,是地下党,街坊压低声音。街坊走后,爷爷摸索着起身熬药,并将那张药方子烧成灰烬。

    之后,我再也没有看见过父亲。但令人欣喜的是,爷爷的病就此好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去取药引子之前,把药方“揣到怀里,捂了捂,又按了按”,此处动作描写反映了父亲对药方的谨慎态度,体现了父亲的孝心。 B、以对话推进情节是这篇小说突出的叙事特征,而人物对话大多简洁、交际目的性强,这正是由当时的特殊环境和人物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 C、小说插叙部分写“我”和父亲一起去抓药节奏较快;写“我”独自去抓药,则慢节奏详写,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D、小说聚焦于“抓药”这一特定事件,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表现出地下革命斗争的艰难,赞颂了他们无畏的牺牲精神。
(2)、小说中“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善用伏笔与照应增添其艺术性。请从小说中找出三处为结尾埋伏笔、作暗示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

    “找过。也干过。干不成。”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他爸是个硬熊。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他说。

    “弓硬断弦。人硬了……没好下场。”她说。

    “这话倒对。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活路了。硬熊——”

    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就多了。他跟我在这儿,整晌整晌不说一句话。”

    太阳沉到西原头的这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这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带在这一瞬里染成橘红。河岸边刚刚现出绿色的草坨子也被染成橘黄色。小木桥上的男人和女人被这瞬间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男女莫辨。

应办了几件公务,再回到滋水河的时候,小麦已经吐穗了。

    我有点急迫地赶回乡下老家来,就是想感受小麦吐穗扬花这个季节的气象。

    女人正挥动铁锨朝罗网上抛掷着沙石。男人呢?

    “那位硬熊呢?”“没来。”

    我问:“咋咧?出什么事了?”

    她停住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深深地吁出一口气:“女儿考试没考好。”

    “就为这事?”我也舒了一口气,“这回没考好,下回再争取考好嘛!”

    “这娃娃也是……平时学得挺好的,考试分数也总排前头。偏偏到分班的节骨眼上,一考就考……”

    “直到昨日晚上,他才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捞石头做啥!我还捞这石头做啥……”

    “你不是说他是个硬熊吗?这么一点挫折就软塌下来了?”我说。

    “他高考考大学差一点点分数没上成,指望娃能……”

    “他来了!天哪!他自个儿来了——”

    我听见女人的抖声,也看见她随着颤颤的抖声涌出的眼泪。

    我瞬即看见他正向这边的沙梁走来。

    他的肩头背着罗网,扛着镢头铁锨,另一只肩头挑着担子,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吊在扁担的铁钩上。

    他对我淡淡地笑笑。

    他开始支撑罗网。

    “天都快黑咧,你还来做啥?”她说。

    “挖一担算一担嘛。”他说。

    许久,他都不说话。镢头刨挖沙层在石头上撞击出刺耳的噪声,偶尔迸出一粒火星。

    许久,他直起腰来,平静地说:“大不了给女儿在这沙滩上再撑一架罗网喀!”

    我的心里猛然一颤。

    我看见女人缓缓地丢弃了铁锨。我看着她软软地瘫坐在湿漉漉的沙坑里。我看见她双手捂住眼睛垂下头。我听见一声压抑着的抽泣,我的眼睛模糊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化装者

杰克•伦敦

    ①晚上,一群喝的醉醺醺的人在大街上走着,他们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皮袄和皮上衣,说说笑笑,一边走一边跳舞。一个身材矮小的士兵蹦蹦跳跳地走在人群前头,身穿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头上的帽子歪向一边。一位“军官”迎面向人群走来。“您为什么不向我敬礼?”“军官”向那个身材矮小的士兵猛扑过去,厉声问道。“呃?为什么?站住!你是哪个部队的?为什么不向我敬礼?”“亲爱的,可我们是化了装的人呀! ”矮个子士兵用女里女气的声音回答道,于是那群人和 “军官”都一起纵声大笑起来……

    ②包厢里坐着一位相貌美丽、体态丰盈的女子:她的龄很难确定,不过她还很年轻,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她仍将很年轻……她衣着华丽,雪白的胳膊上戴着一副沉重的手镯,胸前别着一枚钻石胸针。她身边放着一件价值上千卢布的毛皮大衣。在走廊上,一位袖口绣着金银边饰的听差正在等着她,大街上停着两匹毛色乌黑发亮的高头大马和一辆铺着熊皮车毯的马车,等她乘坐……她那张保养得很好的漂亮脸庞和那身穿戴,都向人们表明:“我很幸福,我很有钱”不过读者诸君,你们可千万不要相信她的话。

    ③“我是个化了装的女人! ”她心里想道,“ 明天或者后天,男爵一旦跟奈 底娜要好起来,他就会把我身上的一切扒掉。”

    ④一张牌桌旁坐着一位身穿燕尾服的胖先生,他的下巴颏上叠着三层肉,两只大手又白皙又娇嫩。他手旁放着一大堆钱。他打牌打输了,但并不气馁。相反他面带微笑,显得很从容。因为对他而言,输掉一千或两千卢布算不了什么。餐室里,有两个仆人正在为他准备牡蛎、野鸡和白兰地。他喜欢吃丰盛的晚餐。晚餐后,他将乘坐四轮轿式马车到她那儿去。她正在等待他。他日子过得一定很舒服吧?瞧他那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不过且慢。你们去看看他那肥胖的脑袋里正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吧!

    ⑤“我是个化了装的人。一旦对我进行审查,大家就会发现,我只不过是个化了装的人而已!”

    ⑥法庭上,一位律师正在为一位女被告辩护……那是一位相当漂亮的女人,她脸上流露出极度的悲伤,显出一副完全无辜的样子!“上帝有眼,她是无辜的!”律师的两只眼睛炯炯发亮,面颊上泛着红晕,话声里带着哭调……他为被告感到痛苦,如果她被判有罪,他准会悲痛欲绝,非活活气死不可!……听众都兴致勃勃地屏住呼吸听他辩护,唯恐他过早地结束辩护“他不啻是一位诗人”﹣﹣听众窃窃私语。但他只不过是个化了装的诗人而已!

    ⑦“要是原告能付给我几百卢布,我就会马上把她打入监牢!”他心里这样想,“如果让我扮演起诉人的角色,效果也许会更好!

    ⑧村里走着一个喝醉了的小个子农夫,他一边吱吱呀呀地拉着手风琴,一边唱歌。他脸上露出一种令人怜悯的醉态。他嘻嘻地笑个不停,像跳舞似的蹦哒着。他日子一定过得很快活吧?不,他是一个化装者。

    ⑨“我饿了,我真想饱餐一顿!”他心里这样想。

    ⑩一位年轻的医学教授正在讲导论课。他硬要人们相信,再也没有比献身于科学更幸福的了。他说:“科学就是一切!科学就是生命!”人们都相信他的话……不过,要是能听到他下课后都对他妻子说了些什么,人们就会把他称作一个化装者了。他对妻子说:“亲爱的,我现在已经当上了教授。教授登台上课赚钱的机会要比普通医生多十倍。我现在打算一年赚它两万五千卢布。”

    ⑪六个出入口,灯火辉煌,人群拥挤,宪兵在维持秩序,倒卖黑票的小贩比比皆是。这是一座剧院剧院大门上赫然题写着“专演讽刺剧和醒世剧”这样几个大字,就像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大门上的题字一样醒目。这里的票价特别昂贵,报纸上常常发表长篇评论,说是鼓掌者多,喝倒彩者少……不啻是一座艺术宫殿!不过,这是一座化了装的艺术宫殿。如果您把“专演讽刺剧和醒世剧”这个牌子摘掉,就不难看到它的真实名称:“康康舞和逗乐场”。

【注】康康舞起源于法国,原是一种轻快粗犷的舞蹈。康康舞的典型动作,高踢腿,必须高过鼻尖,另一个动作就是跳起来然后做一个落地大劈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三钱

马犇

    吴鞠通是中医学界避不开的代表性人物,就像曹雪芹不会从文学史中消失一样。当淮城人得知吴氏在京城医界声名鹊起时,很多淮城人入了学习中医的大潮。

    尤其是孩童,多朝读儒经、暮诵医典,淮城代有名医出,均承继吴氏的理论和医术,该群体史称“山阳医派”。

    吴三钱是吴鞠通的后人,他没去京城,甚至从未离开淮城一步,一生救死扶伤。医铺总要有堂号,先人的堂号叫问心堂,问心堂早已毁于兵燹,有人建议吴三钱恢复问心堂,吴三钱婉拒。他为人谦逊,为避免问诊有误砸了先人的牌子,遂另立医铺,名之养心堂。

    一字之差,其志尽显,他是要尽己所能,养护好自己和病患的心,养护好先人传下来的医术与医道。

    吴三钱擅长食疗,或单取食材当药,或将食材配上中药为方。止咳,多数人用冰糖雪梨,吴三钱有他方,他会让病人将一个鸡蛋打在瓷碗里,放入数粒冰糖,不搅拌,上锅蒸至固状,吃上两至三次,白天夜里,咳声全无。

    夏季,淮水泛滥,城区内涝稀松平常,大水过后多有疫情。有一年,水势太大,很多民房被淹,疫情肆虐,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皆有人撒手人寰。直觉使然,吴三钱背起药箱,领着徒弟们,自西到南,再由东向北,绕城一圈,一路上救活很多危重病患,连续数夜没睡一个完整觉,吴三钱的鞋、裤脚破了,腿脚也烂了,脚指甲掉了几个。

    他被徒弟们抬回养心堂,徒弟们替他继续走街串巷,妙手回春。一日,有个病人,任凭徒弟们怎么使药,也不见其效,病者似已昏死,家人已经备好寿衣、棺材等丧葬用品。病者家早年对吴家多有恩惠,徒弟们刚入养心堂就听师傅郑重其事地说过,他们一来不敢怠慢,二来“不试不罢休”,果断将病者抬至养心堂。

    吴三钱一瘸一拐地走到病者面前,强睁起极度困倦的双眼,继而闭目思之,拿起毛笔,蘸了蘸墨,颤抖地写好药方。徒弟按方抓药,药量精确到钱。堂有堂规,疫病期间,无论何人求医,分文不收。病者家属刚欲下跪,吴三钱用尽全身的气力示意他们赶紧回去。

    三天后,病者可下地干活,与常人无二,他做了块称赞吴三钱医术的匾,领着全家送至养心堂。四邻围过来看热闹,有几人自发拿出鼓和唢呐,配合送匾的人给吴三钱致谢。

    养心堂大门紧闭,仔细听,能听到后院有妇人、小子哭泣,大伙儿忙敲门,一个徒弟拉开门缝,探出脑袋,请大伙儿安静。原来吴三钱积劳成疾,已先走一步。送匾的人和众街坊大声哭号,欲将匾放在棺材旁,且集体为吴三钱守灵。

    徒弟们都出来了,他们坚决拒收致谢匾,并谢过街坊,央求他们回家。送匾的一家人大为不解,场面陷入僵局。就在此时,有个小徒弟与那康复的病者耳语,眨眼的工夫,这家人扛匾离去。

    他们照着小徒弟的指示,在自家户对内侧挪开一块青砖,砖下有封信,信中写道:“我知你此刻已痊愈,请莫谢我,因我开方有误,有一味药多写了三钱,虽结果无碍,但方子有错谬,此病并非我所医好的。致歉。”信笺上有血痕。正如小徒弟所述,信是吴三钱回光返照时所写。

    此事传遍淮城,吴三钱这个称呼是这时诞生的,淮城中医皆以其为楷模,淮城人每有病痛,多会想起这个响亮的名字。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①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便是其私人属地。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③这就是京城著名的楼梯——从三联书店的一楼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

    ④席地而坐是三联给予读者的特权,读者可以一天24小时不花钱享受“悦读”。我不由得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里可谓“书架前,书堆间,书人不释卷”。

    ⑤一眼镜男,肤色与衣裤的颜色和他身前身后的一架架书的色系相近,感觉他在这地上一定坐了很久很久,坐到和书架们长得越来越像。有人在那两行书架间找书,走到他跟前,只能从他腿上跨过去,他已经穿越到他书中的世界里,并不知道有人从他的世界穿越过去。

    ⑥一书生搬了一厚摞书,在书架间找到一张塑料凳,立刻在此凳上安营扎寨。他坐下后,先长出一口气,然后双腿合拢,权当书桌,把那堆书码放在这“桌”上,再用眼镜布擦擦眼镜片。安家完毕,他靠在身后的书架上,双脚前又是高高的书架。他的“家”在书山的谷底,光线是绝不充足的,但他是绝对满足的。那架势,好像要一本一本细细读来,沉醉在自己的家园。

    ⑦一个小女孩,她光洁的长发,纯白的泡泡袖,婴儿肥得可爱。她在“学术研究”的牌子下,吃力地来回抱起一摞又一摞的学术书籍。据说她的家长要买很多的书,可是腿脚不便没有很多的力气。她一定不懂学术,可是她一定与众不同。

    ⑧又两行书架间,一对少男少女都在读自己的书。少男,白T恤,黑框镜,牛仔长裤。少女,白帆布鞋,天蓝裙,松松地挽了条发辫搭在肩上。突然就想起“花前月下”4个字,那又如何比得上书前书下的诗意和对精神旅途的思恋?

    ⑨有一种两层的用来取书的梯子,能坐在梯子上的是佼佼者了。一个小男孩,脖子上挂着家门的钥匙。左手握一瓶打开的矿泉水,右手捧着一本翻开的书。坐在“高岗”上,喝口水,看看书,这孩子是这个书店里“头等舱”的享受者了。

⑩书店一楼靠窗处和地下一层都有一行小方桌,桌上有一个小台灯,桌旁可以坐两个人。比起书架间的“书人雕像”,这两行桌旁坐的都是神仙了。我累极的时候偶见有一空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呢?我真要当一把神仙了。想想吧,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

    ⑪饭馆、市场,到处都是嗡嗡的人声,但这里,似乎回到默片时代,那银幕上打着的文字是:他在读书,她在读书……

    ⑫三联有一种带万向轮的购书篮,拉动的时候,才让人惊觉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声音”。那声音,一下把我拉回到好多年前,哈佛的一个雪夜。那时,我陪先生在燕京学社访问。他天天读书到凌晨3点,无论如何也读不过来燕京图书馆的藏书。有一晚我们在学社复印了一千页书,直到凌晨4点多,我们拖着带万向轮的购物车走进寒夜的雪地,嫩黄的路灯,把冬雪染成暖色调。我们踩在积雪上的声响,使这幅暖色调的画面有了音响,有了动感,有了快感。我真想谱一曲《雪夜波尔卡》,如果我会作曲的话。

    ⑬世界上最光明的灯,是书。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纸质书……不,我相信我不会见到这一天。

    ⑭忽然又想起渥太华的国会图书馆,在一层层19世纪的拱形顶下,有一个显得格外小的门。推开那扇小小的门——哦,天!这是什么地方?我好像走进了一幅辉煌的经典油画。那阔大灿烂的三层楼,好像歌剧院的三层包厢。一本本书像贵族似的坐在一层层一格格包厢里,俯视着一个个走进来的深怀仰慕之情的本国人、外国人。图书馆的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却没有一丝声音。他们被定身在这幅油画里。

    ⑮走出国会图书馆,回头再看看那扇小小的门,想起那个“石门开”的童话。只要在山前叫一声“石门开”,山洞就大开了,里边堆满了耀眼的珍宝。

    ⑯电脑可以取代图书馆的库存,但是永远不能取代图书馆的雍容美丽。

    ⑰走出三联,偶回头,才发现沉沉夜幕里大玻璃窗内的书店这么明亮这么温暖,好像我在台下观看舞台上的灿烂,又似听到美声的歌唱:啊,我的太阳,灿烂的阳光。

    ⑱此刻,我站在北京午夜的街头,望着三联书店的耀眼和美丽,想着,那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读书人。

(取材于陈祖芬的同名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告诉你个秘密

王举芳

    暑热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菜。附近的小菜市场有家夫妻俩开的小店,专卖凉拌莱,我简单挑了几样,顺便买些时令蔬菜。蔬菜店的老板姓吴,是个憨厚的小伙儿,待人热情、实诚,我是他家的老主顾。

    “姐,今天买的什么好吃的啊?”小吴问。“买了点凉菜。”我边说边挑蔬菜。

    “姐,从哪家买的凉拌菜啊?”“拐过街角第一家。”我把挑好的眉豆递给他。

    “姐,我告诉你个秘密。”他压低声音对我说。我有点意外,虽然彼此算是熟人,但我觉得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

    “姐,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他声音轻轻的。

    我点点头。他声音很低地说:“姐,街角这家卖凉拌菜的,你不要买,前几天这家男人的哥哥刚死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肝炎,肝炎啊!你要吃凉拌菜,去南面的那家,那家干净。”我点点头,对他道了谢,提着菜走出店门。

    因为知道了那个秘密,看看手中的凉拌菜,我的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人的猜疑和想象力的后作用真是魔力无限。好些天,一说凉拌菜,我都觉得胃不舒服。

    那天,去离家一里多地的农贸市场买菜,碰到刘姐,她做海鲜生意。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常见但也不陌生。

    “你来买菜啊,不常见你来呢。”刘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我想买点百姓自家种的苋菜。”我说。

    “哦,你去中间那家买,那个老太太种的菜不用乱七八糟的肥料。”我应答着,去刘姐说的摊位买了苋菜。往回走,刘姐喊住我,递给我一个板凳。

    “你平时都去哪里买菜啊?”“我平时买菜就近,就去小吴那个店。”“小吴的店啊?”“嗯。他人很好,不短斤少两的,卖的菜质量也行。”我实话实说。

    “哦,这样啊。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不告诉你,我良心过不去啊。”刘姐有些面露难色。其实我不喜欢知道很多事,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你可不要告诉别人。知道吗?那个小吴最近生病了,肺结核哦,那天我在医院看到小吴进了传染病区,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你说小吴有传染病,谁能保证他卖的菜不会携带传染病菌啊。以后别去小吴那里买菜了哈。”

    谢了刘姐的好意,往家走。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因为知道了这秘密。

    一天去饭店吃饭,邻桌全是农贸市场和小菜市场的生鲜蔬菜商户,刘姐也在,唯独不见小吴。嗯,小吴有传染病,不能叫他到这公共场合来,我这样想。

    去洗手间,听到刘姐在说话:“妈,小吴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门。我妹妹和妹夫在小菜市场卖凉拌菜,碍他啥事了?我妹夫的哥哥是得肝炎死了,这并不代表我妹夫也有病是吧?不就是南面那个卖凉拌菜的女人是他未来的大姨子吗?他会到处跟人说秘密,我们也会。你等着瞧吧,他那个店就快关门了。”

    “小吴真得了肺结核吗?”

    “没,是他家远房亲戚得了肺结核。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闺女,这你可做得不对,人家小吴没得肺结核你怎么可以说人家得了呢?”

    “他跟好几个人都说我妹妹家的凉拌菜不能买呢,我只是----”

    “只是什么?唉,你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咱们生意人,更不能这样昧着良心做事,人心是杆秤啊,以后你要是再说人家小吴得了肺结核,我就当众揭穿你,听到没?”

    “可是----”“没什么可是的,我做了一辈子买卖,从没亏欠过自己的良心。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听到她们走出来,我躲到了拐角。

    原来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这个秘密,却似一阵无比清爽的风吹向我的心田。顿时,眼前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

    (选自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