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同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

1937年4月5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在经历十年内战后,首次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黄帝,以表达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决心,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察委员张继,中共方面是同盟会老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蒋介石、毛泽东分别起草了祭文。

材料二:2017年公祭轩辕黄帝

2017年4月4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广场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同胞代表,再次聚首黄陵桥山,共同祭拜轩辕黄帝。今年的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为主旨,通过阐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1)、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子孙,我们对黄帝的尊称是什么?炎黄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传说和史实有何区别?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国共两党共祭黄帝的历史背景;指出此次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3)、你认为现今我们祭拜黄帝陵有何现实意义?(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举一反三
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长城的修建】

材料一

【任务二:长城的力量】

材料二   《长城谣》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后经周小燕的深情演唱,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激起了广大民众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参加抗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长城谣》简谱图片

【任务三:长城的价值】

材料三   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生死存亡、构建文明发展秩序、文明发展和延续三大基本问题。长城存在的价值,与解决这三个问题息息相关。中国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中国古代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耕民族的生存问题。古代中原地区,农业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长城又规范、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次数。长城地区农牧民族有序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融合,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返回首页

试题篮